:::

  第105期(2022.04發行)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前略)
  我鼓勵一直努力要過得很積極正向、認真打拚的陽光族,偶爾放過自己,允許自己處於低潮,不要總是那麼衝,有時候你不能再進步的原因,就是因為太過努力,處處追求完美,到後來就很難再突破。而且努力與成果往往未必成正比,除非人生一帆風順,努力都能達成目標,使未來變得更美好,否則用盡心思卻原地踏步不僅令人沮喪,腦中也會慢慢出現各種負面想法,讓人焦慮不安。
  因此,不必排斥負向情緒或堅持一定要正向思考,有的人會認為,一直找不到幸福,是因為負向的人際關係太多,但其實沒有關係的,接納自己的現狀,不急著下結論,也許仍有機會得到幸福。人一生只要發生一件特別的事,即使一整年只有那麼一次感動,生命就有不一樣的意義。
  在國外,「正念減壓」心理療法的風氣正夯,創始者是美國約翰‧卡巴金教授,他發現,在歐美擁有高收入和高社經地位者,罹患心理疾病的比率竟比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等地貧民還多。為何社會進步,人們衣食無憂,並沒有讓腦變得更平靜?他從東方佛教信仰中獲得正念和禪修的啟發,因此發展出「正念減壓」概念。
●學習減壓練習專注當下
  「正念減壓」是一種以全心全意為基礎,訓練自己對當下整體的身心狀態有所覺察,因覺察而找出思緒紛亂的源頭,一一施予減壓的心理療法。正念主要是能覺知「正在當下」、「此時此刻」,雖然它的名稱叫「正念」,實行時,就算有雜念進來也不需刻意去排除、抵抗;越要自己正面思考,反而更容易掉入自己好像無能為力的挫折中。說到壓力,壓這個字,上面是討厭的厭,下面是土地的土,也就說明了只要還活在土上面,就會遇到討厭的事,人生在世,煩惱常在,要透過不斷的練習來減壓。
  由心理學的壓力公式P=F/A得知,壓力是無法掌控的,這公式是借用自物理學,其中F代表「人生將會發生的事」,A則為「神經敏感度」,通常神經愈大條的人,遇到不開心的事,他的壓力感會小一點,而愈敏感、愈求好心切的人因想的較多,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牽動他的神經,自然成為家裡最會操心的那一個。而這種性格,佛洛伊德說六歲就決定了,不是你能選擇要或不要,因此,我們瞭解這個道理後,不要期待人生天天都順利,而是在思緒被波動打亂的同時,要盡快攀到浮木泅泳上岸,找到暫停休息之處,才不致一直深陷其中,快樂不起來。
  大多數人都想把壓力變不見,但我認為,與其期望消除壓力,不如練習與壓力共存,學會如何透由正念呼吸、覺察身體的鬆緊,藉由日常生活安排,輪流滿足原始腦與理智腦,在心虛(對自己好)與心酸(為他人付出)的擺盪中力求平衡。
  減壓第一步就是「放下」,不再勉強自己努力做些什麼,讓身心專注現在的此時此刻,好好鍛鍊心理肌肉,以便在無常到來時可以跟痛苦共處。再找個適合自己、能忘我投入的活動(合乎社會規範的),你的大腦因為能專心投入,就得到了喘息。當下就是正念,轉身就是幸福!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前略)
  「校長媽媽,我把樂器練熟後,才發現一開始的擔憂都是多餘的,我現在對自己更有信心,也更想多探索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原來陌生不代表可怕、不代表不可能,只要經得起失敗,堅持下去就能成功。現在我在職場都會對新進夥伴說自己在管樂隊的那段經歷,告訴他們不要怕失敗,再試一下,等熟練後,就會發覺這件事根本沒想像中可怕,只是從陌生到熟悉的一段孤獨寂寞的旅程而已。」她調皮的加了一句:「我會像老師一樣,鼓勵他人喔!」
  孩子說得真好,從陌生到熟悉,重要的是除了踏出第一步的勇氣外,還要忍受孤獨寂寞摸索的旅程,身為家長、老師的我們,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前進,只在他需要時提點就好。
●別怕讓他踏上陌生旅途
  在教學現場中,我們經常聽到新生家長要求學校:「老師,我的孩子跟某某比較熟,你可不可以安排他們倆讀同一班、坐在一起」,甚至在老師指派任務時,要求老師:「我孩子不會做xx,請老師不要讓他做」,還遇過孩子被選為班級幹部,家長表示他的孩子只會讀書,幹部就讓班上做過的同學做就好。
  面對這樣的家長,我除了告訴他們好好跟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成長的過程總是要有獨自踏上陌生旅途的時刻,「獨立面對困難,克服慌張失措、應付突如其來的挑戰,就是成長的功課」,同時我也懇求家長,不要為孩子安排人事物皆熟悉的環境,孩子需要有探索的勇氣,並在陌生的人事物中學會交友、處事、應對等等課題。阻止孩子面對陌生的領域,如同剝奪了他該有的奇幻冒險旅程。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前略)

  我也常跟家長說,孩子在長大,我們也要與時俱進。想一想自己年輕的時候,和父母親的相處有摩擦時,當時候你內心是什麼樣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和孩子現在心裡的感覺不會差太多。
●雙贏思維達成有效溝通
  會存在這樣的差異,其實是雙方缺少從獨立進而互助互賴的能力,也就是「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註)。
  雙贏思維心態的重點是,如果孩子們能主動想一想父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擔心或要求,父母能考慮一下自己表達善意的態度與方式,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知彼解己,指的是同理心的傾聽,與用尊重對方的方式讓對方理解你,要能做到這點,雙贏的心態是很重要的。我們常看到父母與孩子相互咆哮、情緒性的溝通、或是冷戰(不願意表達自己),這些都是因為沒有善用「知彼解己」的技巧。
  統合綜效談的是在A方案和B方案之外,尋求可能的C方案,要能有這樣的結果,雙方需要同時具備:雙贏的心態、同理的傾聽與自我揭露的能力。
  從事輔導工作至今,我很少懷疑親子之間的善意,不管問題是那一方先挑起,相信一開始多半是無意的,但在不對的方法下,就算有關心和善意,也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結果。如果是這樣,何不主動積極的先改變自己呢?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前略)

  人生就是一連串選擇的過程,也是無數選擇結果相互聯結的具體呈現,可以說「人生無時不抉擇」,但看有無覺知而己!小到生活的點滴,如:早餐、中餐要吃什麼?接下來要選什麼進修課?讀哪本書?或在家庭生活中,只要孩子快樂就好,還是為了他好,需要要求、甚至勉強他學習才藝?
  有時則是上天會逼迫我們好好正視此刻最重要的是什麼:一位朋友患了重病,動了個很大的手術,面對是要請長假還是乾脆辦理退休的抉擇,由於關係到退休金的多寡,有些掙扎,幾經思量,決定要「命」第一,健康為重,謙卑地順從上天的提醒,畢竟「就算賺得了全世界,卻失去了健康,又有什麼意義?」(註)這樣的決定看似理所當然,事實上是需要清明智慧與十足的勇氣。
  人如果知道什麼是重要的,就如是而為,只是現實卻有許多誘惑,讓自己難以順己所知而行,因此,每當掙扎出現,都是再次考驗,讓自己有機會重新檢視真正在乎、看重的是什麼!
  問題是許多時候日子就這樣過了,並不清楚什麼是重要的,無從據以判斷,如果你正屬於這樣的處境,也許可以反過來思考,反問自己:「我可以不要什麼?什麼是不重要的?」即運用祛除法,一樣一樣消去,讓「重要」逐漸浮現。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前略)

  有天去接女兒回家,心裡急著晚上的簡報課直播,六點半從學校接走她時,女兒突然冒出一句:「今天不是媽媽來接我嗎?」我只好把摩托車停在路旁,等著女兒打電話給媽媽確認。
  電話裡,女兒怎麼樣都講不清楚,寒風中又餓又冷的我,語氣中多了些指責。掛上電話後,一路上我們兩人都沒好氣的互相回話。女兒生氣了,跺著腳,接著頭轉向一邊,不發一語。
  「這樣也會生氣?」、「竟然跺腳,這樣騎摩托車很危險耶!」當下我覺察到自己在生氣。
  我扭頭看著她,我知道她也在生氣。
  她一定在氣我語氣不太好:「早上出門,媽媽就是這樣說的啊!」、「我有好好講啊!聽不懂我有什麼辦法?」、「到底在急什麼,要不然你自己來打電話?」
  她需要的是我好好說話,需要一個有耐心的爸爸,需要我跟她說聲對不起、是我誤會她了。
  這樣的父女相處,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她覺得她是被愛的,她覺得有一個耐心陪伴她的爸爸。
  所以,我轉頭跟她說:「對不起,我剛才的語氣真不好。我太急了,講話凶巴巴。」她沒有任何反應,我繼續向前騎。
  騎了一段路,我又轉頭說:「對不起啦,你願意原諒爸爸嗎?」「嗯!」這次她點點頭,回應了我一聲。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前略)

  人人都渴望被了解和認同,當孩子回家抱怨學校老師好兇,爸媽回說:「兇才好,老師不兇,你怎會聽話!」這樣的回答不但缺乏同理心,還有一點貶抑的意味,好像孩子需要有人盯著嚴加管教才會懂事,孩子當然覺得自討沒趣,懶得再跟父母談下去。
  這時,懂溝通的父母應設想,孩子說這些話用意何在?是否有情緒困擾?拿出同理心順著他說:「老師那麼兇,同學們都很擔心害怕吧?」孩子覺得你懂他的感受,自然願意敞開心房對你掏心掏肺。
  但是人們常基於種種顧忌或是不習慣表達自己真正的意思,只說表面話,隱藏關鍵的感受,要洞悉他人心事豈是容易事?我後來摸索出「複誦對方話裡的關鍵字」,就能抓到重點,讓對方願意說下去,另外還要用心聽才能知道他真正的想法。當朋友抱怨老闆時,我就附和說:「怎會有這麼機車的老闆」,他受到鼓舞,開始傾訴狀況有多糟,我不斷複誦他的話說:「簡直糟透了」,還追加一句「你實在好委屈」,與他同仇敵愾。
  孩子抱怨學校每天考試煩死了,父母可別再搬出一百零一套說詞,「考試是學生的本分」,教訓他早點面對,只需順著他的話說:「從早考到晚真的好煩,實在撐不住的話,需要我如何幫你嗎?」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孤單,就達到溝通的目的了。
  人與人之間關係不好,往往是因為彼此沒有呼應。經常點頭說「是、對、有道理、我了解你的想法(感受)」;無法洞悉對方背後的心思時,就複誦他話中的關鍵字,時不時給予稱讚,展現你設身處地為他著想的誠意,彼此自然和諧無礙。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2022照亮心靈講座 「應變調心,迎向新時代」 線上講座

在這個休戚與共的世界,每個善或惡的發生,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心是一切的主宰,心的力量無窮,善用發現美的眼睛,就能看見一切美好;虛心學習心懷感恩,打破框架才有解方,大膽嘗試,勇於修正,處處是提昇的機會;放開心胸,擴大心量,以開闊的心,迎向新時代。

【六~八月場次】
時間:111年6月15日(三)晚上7:00-9:00
講題:洗心度世劫——活學活用易經智慧
講師:劉君祖(周易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

時間:111年6月29日(三)晚上7:00-9:00
講題:心經的智慧
講師:鄭振煌(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

時間:111年7月13日(三)晚上7:00-9:00
講題:擬定中
講師:蔡璧名(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本場在北市圖總館現場舉辦,場地報名後通知>

時間:111年7月27日(三)晚上7:00-9:00
講題:攝影其實是一種修鍊
講師:胡毓豪(攝影家)

時間:111年8月17日(三)晚上7:00-9:00
講題:看見環境變遷,發現新價值
講師:柯金源(國家文藝獎、金鍾獎導演)

時間:111年8月31日(三)晚上7:00-9:00
講題:讓鯨魚跳舞——妙解親情習題
講師:吳娟瑜(國際演說家、作家)

主辦:泰山文化基金會 協辦:人間衛視、臺北市立圖書館
感謝:泰山企業

※須事先上網報名www.taisun.org.tw,演講前mail通知直播連結,請務必確認電子信箱填寫正確。
※演講由人間衛視錄影結束後排播。
※全系列場次請上官網查詢或洽詢:02-25017722泰山文化基金會

●「書香彰化─與大師有約」系列講座

時間:111年4月16日(六)上午10:00-12:00
講題:追尋台灣味
講師:韓良憶(作家、譯者)
地點:秀水體育館(秀水鄉安東村瓦磘街17號)

時間:111年5月14日(六)下午2:30-4:30
講題:世界遺產旅行
講師:馬繼康(旅行家)
地點:新民國小集會堂(田中鎮公館路320號)

時間:111年6月18日(六)上午10:00-12:00
講題:以薩提爾模式與親子對話
講師:李儀婷(作家、親職教養工作者)
地點:二林圖書館(二林鎮斗苑路四段636號)

時間:111年7月2日(六)下午2:30-4:30
講題:改變未來的夢想力
講師:李佳峰(職業魔術師)
地點:北斗老人文康中心(北斗鎮光復路216號)

主辧:彰化縣文化局04-7250057#2336
合辦:泰山文化基金會02-25017722

※參加者請配合政府防疫措施;每場有機會獲得講師簽名著作、參加滿3場有機會摸彩。公務人員及教師可獲得2小時研習時數

●北區「品德與教養」線上講座

時間:111年04月22日(五)晚上7:00-9:00
講題:不完美親子關係–從戰火到花火
講師:吳毓瑩(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時間:111年05月26日(四)晚上7:00-9:00
講題:學習與孩子一起面對挫折
講師:羅志仲(教育工作者)

承辦:新北市集美國小、鶯歌國中
本系列採Google Meet會議

●中區「真愛家庭」線上講座
時間:111年04月30日(六)上午「9:30-11:30」
講題:同理心身教
講師:蘇明進(親職教養作家)

時間:111年05月07日(六)上午9:00-11:00
講題:孩子,我們一起靜心吧!
講師:陳尚綾(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承辦:彰化縣田中國小、員林國中
演講以Google Meet進行 ,須事先至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報名(www.taisun.org.tw),請先下載Google Meet並熟悉軟體使用。

●2022智慧生活講座

時間:111年4月23日(六)下午2:00-4:00
講題:品味「第三人生」的福氣
講師:柯書林(臨床心理師)

時間:111年5月21日(六)下午2:00-4:00
講題:知足人生與我的養生
講師:舒國治(作家、美食家)

時間:111年6月18日(六)下午2:00-4:00
講題:關於高齡:如何為自己與父母做好準備
講師: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

地點:佛光山員林講堂(彰化縣員林市永裕街2號)
洽詢:02-25017722泰山文化基金會或04-8320648佛光山員林講堂
備註:需事先報名(www.taisuin.org.tw),如遇疫情升溫,將改為線上辦理,參與方式以官網公告為準。
※公務人員可認證2小時終身學習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