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DF檔案下載
人為安身立命、超脫煩惱,常恓恓惶惶四處求教,讀著《維摩詰經》,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啟發,畢竟生命有苦有樂,有順有逆,但佛經告訴我們,苦樂順逆,是我們的心在起分別,是心被情境繫縛才有苦樂之別,我們要學習解脫,該什麼樣子就什麼樣子,扮演好各種角色,一切本來就是緣起緣滅。人生如演戲,但要演得精彩,也要演得自在。成都「文殊院」內有一副對聯,正是最好的註腳: 見了就作,作了就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本是無生 人生苦短,只要是有意義的「利他」好事,何不趁自己還有一口氣,「見了就作」,別再推說沒有時間、等退休以後,或是等有錢、有地位了才去做。一旦做了就放下,一切是因緣,不必一直懸念,不必太在意成果,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道場! 當你在痛苦、煩惱中折騰時,應感謝那些折磨自己的人,「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讓你及早思索生命的意義,找到般若智慧就解脫自在了。(點文字看全文PDF)
這一堂「先懂孩子,再懂教」,是一個特約課程。不只父母可以全程參加,有興趣的孩子也可以自由參與。我想讓父母有機會瞭解孩子的人格特質,知道如何依循個性去教養,同時也協助孩子對自我認識更清楚。 人,是好奇的動物。不管是知己還是知彼,課程內容很快就打開親子之間的樊籬。孩子用興奮的眼神告訴父母:是啊!是啊!我就是這個樣!聽到父母的人格分析時,更是樂不可支,原來我們各有各「不可說的秘密」,也有「我早就知道」的了然。 最後終於輪到那對靜默的母子。解析時,孩子用手遮掩表情,預防心事洩漏,但在眼眶裡打滾的淚水,還是不小心被瞧見,小小心靈,有載不動的愁啊!(點文字看全文PDF)
我總是唸著,讀書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卻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為自己負責,也為理想「堅持」的態度,而這也就是我們共同信仰的精神,目的就是要一同打造我們的傳奇!一路走來,我們共同創造許多回憶,更共同完成許多夢想,我們班一直以「又能讀書又能玩」而自豪,該玩的,我們絕對沒有少,而該讀的,我也肯定你們的努力,但就在這最後關頭,我們就差穩定心思的力量與咬緊牙根的鬥志了,因為我知道你們會堅持到底的,但我更相信你們有無比的韌性與潛力,得靠各位加緊十足的馬力,心無旁騖地奮力一搏了! 「熬過了冬天,春天就不遠了!」是啊,這麼難熬的冬天我們都努力過了,剩下的時間,更是不可放棄,既然我們都知道讀書是必經的過程,那為何不再更努力 一點,把人生的功課做的更完整一點,畢竟一個人學習的黃金時期就是「現在」啊!(點文字看全文PDF)
如果,每個家庭的父母都可能不去上班,經常在家與孩子共處(當然,不能是回家打罵孩子的那種方式),相信大部分的小孩子都會高舉雙手,跳躍歡呼:太棒了! 所以,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答案其實很簡單、也很公平,人人都做得到。不必高薪,不必是富豪之家、書香名門,只要「願意」,孩子們最渴望的是,你給他們與他們在一起的「時間」。...... 可驚的是:對於現代人而言,這最容易給的東西,竟成了大問題!現代父母擁有很多,獨獨捉襟見肘於時間! 孩子們很厲害吧!正中父母的要害! 如果,父親、母親、小孩是三個不相關的人──父親要創業正起步,母親即將升主管,機會難得,孩子需要父母的「時間」正是關鍵期──那就各自忙著去吧!注定孩子一定是最輸的一個,頂多哭哭啼啼,連抗議也沒用。 但是如果,父親、母親、小孩是成為一個「家」,那麼,一切問題的思考以「家」為單位,答案就應當不會是「各自去忙」了吧!不過,會如何調配,家家不同。只是要提醒一點,父母角色是沒有替代品的!請記得,孩子最常需要的禮物是:與父母在一起! (點文字看全文PDF)
半年前,這一班的孩子對於閱讀,興趣缺缺。雖然教室裡從不缺書,但主動翻閱的少之又少。有一天,導師帶回兩本奇怪的書──《查不到的X檔案》、《查不到的Y檔案》。不,它們還算不上是書,當時它們只是一疊電腦列印,簡單裝訂的試讀本。 《查不到的X、Y檔案》描寫查不到探長,帶著助手鹽酥雞、甜不辣追查凶案的過程,離奇的是每個嫌犯都跟一個成語有關。 神奇的是,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爆出各種笑聲,最後他們異口同聲問道:「Z檔案呢?我們還想看查探長辦案。」 因為沒有「Z檔案」,最後他們決定每個人自己動手寫一本《查不到的Z檔案》。從票選查探長的助手開始(高票當選的是香雞排),再來是設定一個簡單的故事開頭:未來小學發生了一起命案,校長找來傑出校友查探長回來幫忙,校長的女兒香雞排主動跳出來當查探長的助手。 隨後,每個孩子各自挑選一個成語當嫌犯,讓查探長出馬去辦案。想要破案,就得先盤查成語的出處,瞭解它的形成背景,過去與現在的用法,才能抽絲剝繭找出真正的兇手。最後,每個孩子都獨立完成了一本書,成了小小作家。(點文字看全文PDF)
於是我將這個教學法命名為「學思達教學法」(還可以諧音「share start」)。就是讓學生自「學」、「思」考、表「達」。老師要做的就是準備充分的資料讓學生自學、設計良好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透過不斷追問讓學生學會準確表達! 是的,唯有好奇心和思考,才能讓學生保有旺盛的學習欲望。 學思達教學法的成敗關鍵,就在於「事先分組」、「課前講義製作」以及「老師引導」這三件事上。前面提到,抽籤作答,成效不彰,因為只要我抽完一個學生之後,其他同學就完全鬆懈了,但分組之後,同組的人會一起緊張,其他組的同學因為要進行評分也得認真聽,全班同學就會在一種評分與被評分、講述與聆聽的專注狀態下進行學習著,那種專注叫誰看了都會感動。而營造出這個狀態則是我從「中國好聲音」的「既合作又競爭」的比賽規則中得到啟發,轉而運用在教學之中,感謝「中國好聲音」!●引導答題增進表達能力 老師的工作不再是講課,而是聆聽學生回答,然後矯正學生的表達方式:如身體搖晃、不拿麥克風(提醒他後面有三千個觀眾都聽不到聲音)、贅詞一堆、態度不端莊、講話不得體……等等;引導學生用準確的答題技巧、次序、用語──這不就是訓練學生回答大考的非選擇題嗎? 引導學生回答出準確的答案,再追問更深入的問題……,如果有學生答得很好,就要大喊「you got it!」如果答不出來,趕緊開放搶答,營造緊張氣氛、製造搶答高潮……(沒錯,這就是我從猜燈謎中轉換來的!)最後,才補充說明更深入的內涵與延伸。 如此一來,學生下課時,很少人會問你:「老師,這個題目的A選項為何不行?」代之而來的是:「老師,我覺得墨子的兼愛思想很難施行吧?」「老師,我覺得蘇東坡在烏臺詩案之後的曠達和悽苦心情是有矛盾的!」「老師,我覺得孟子好愛亂罵人、心胸又狹窄、又喜歡吃醋(因為孟子罵墨子、楊朱罵得很難聽,有禮貌的高中女生頗不以為然)……」,這樣教書,其樂何如啊!(點文字看全文PDF)
那天,在演說會後,一位年約七十歲的媽媽緊靠到我身邊,當簽書者、詢問者通通離開後,獨留她一人,終於吞吞吐吐說出了多年的苦痛。 原來,當年婆婆並沒有善待她,造成她脾氣暴躁,結果,情緒遷怒到兒子,她對年幼的兒子也不假辭色,出口就罵、動手就打…… 如今,三十多歲的兒子雖然住在家裡,但是對媽媽不聞不問…… 老媽媽說:「我知道我錯了,我有出來聽演講,我有努力改善和兒子的關係,但是……,有一次,我特地為他煮了一道菜,怕他營養不夠,沒想到他卻把整盤菜倒進垃圾桶……」 講到這裡,老媽媽已經眼眶濕潤,她一邊擦拭淚水,一邊問我:「怎麼辦?」 我給她三個建議:「一、心中想起兒子,就是感謝他幫助媽媽成長;二、找個機會用說或用寫的表達道歉的話;三、持續愛孩子的行動。」 「只要妳繼續做,總有一天會感動兒子讓他回心轉意!」我為這位老媽媽打氣。(點文字看全文PDF)
基金會自九二一震後協助宜欣國小校舍重建,每年為學校辦理生命鬥士說故事、研習,提供獎學金、增購圖書等。去年特別推動「閱讀齊力跑」活動,鼓勵宜欣師生依個別的體能、意願為學校而跑。 活動期間,師生們每跑一圈操場,基金會就提撥一元做為學校的圖書基金,大家一起動起來,運動之餘,更將愛校化為行動,為學校一點一滴跑出購書經費,對學校的圖書會更有感情,還可帶來健康強健的體魄。 活動自去年九月九日開始,持續一整個學期,至學期末全校共跑了212377圈。老師們盛讚這個活動是文武雙修,學童反應也很熱烈。有位導師利用每天晨間活動時間,帶著全班同學一起跑,孩子在團體的帶動下或走或跑,一圈不嫌少,兩圈也不嫌多,重要的是能夠到操場動一動,大家都很樂!校長只要有空,也會換上運動鞋,下去跑個幾圈,共襄盛舉。還有幼兒園的老師說,以前在別的學校都沒有運動的風氣,在宜欣,卻是隨時都看得到在跑步或健走的師生,這樣的感覺真好。 如今不論清晨、放學或下課時間,總是可以看到有人在操場上走著、跑著,愛好運動的習慣已經在宜欣萌芽了!以下特選幾篇小朋友們對「閱讀齊力跑」的活動感言,與大家分享。(點文字看全文PDF)
●2014照亮心靈系列講座--看見台灣,看見幸福人的欲望無窮,地球的資源卻有限,藉由「看見台灣」讓我們有了省思、自覺,發現社會有一股嶄新的力量正在崛起。學習幸福之道,回到重視「夠用就好」、「不貪心」、「分享」的生活態度,在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上努力,為人類有價值的事努力,為人類更好的未來投入一份心力,活出生命的價值。●中區 「智慧生活」系列講座(點文字看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