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氣質與風格,依著他內在的器識與涵養,同樣地,一座城市的生活感,是透過空間與人群,顯現出其氛圍和情態。 劉書甫認為飲食書寫不只是寫飲食,是透過文字表達生活文化中一個人如何去感受、意欲、選擇、記憶生活世界裡的人情物事,以及在飲食空間裡發生的種種行為。他筆下的舊城,有文化、歷史與老派,蘊藏了喫與喫心,隱藏了一段消逝或即將消逝的時光。是品質、品味與氣質,保存即將失去的往事。
【講座播出時間表】 11/06(三)、11/07(四) 楊麗華 / 上醫治未病─呼吸順暢,免疫加分(上、下) 11/08(五)、11/11(一) 吳清忠 / 不生氣的生活(上、下) 11/12(二)、11/13(三) 李儀婷 /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上、下) 11/14(四)、11/15(五) 馬大元 / 贏回愛與尊重的親子心法(上、下) 11/18(一)、11/19(二) 陳亮恭 / 微霞與桑榆─面對老的勇氣(上、下) 11/20(三)、11/21(四) 吳娟瑜 / 讓鯨魚跳舞─妙解親情習題(上、下) 11/22(五)、11/25(一) 洪 蘭 / 效學典範,找到安頓力量(上、下)
文學創作非僅是生活中的流水帳或風花雪月,文學的大用,在於道出難以名狀的情感,傳遞深刻的生命經驗,以及記錄一時一地的風土歲月,或在輕描淡寫之間,蘊藏波濤洶湧幽微複雜的內在,小中見大,這就是文學作品引起心靈共鳴的力量。歡迎來與作家彭樹君一起透過文學,尋找生命中的真理與安慰。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多數人生活中愉悅的來源。台灣的飲食文化,集合了中華文化的養分,成其大,就其深,精彩萬分。愛吃能吃懂吃敢吃的朱振藩,雅好文史、醉心佳餚,集各種因緣造就而成飲食文化家;人稱「現代食神」、「飲食活字典」,學識淵博,談起名菜典故,滔滔不絕;亦透過文字,將古人的筆記裡與吃相關的資料,穿針引線,變成現代饕客領略文史與吃食的雙重樂趣。一起來感受他「看一眼即知火候,嚐一口便道淵源」細數飲食歷史典故的功力。
基金會三十年來,藉由心靈公益講座、研習、課程、雜誌,持續推展從「建立正向的信念」來開創和諧生活的理念,現代人必須從外在物質的追求,轉而回歸向內探求,身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定、滿足。
減少社會問題,其根本是重視親職教育。影響一位家長,即整個家庭受益,長期以來基金會的親職教育已影響許許多多的家庭,我們會繼續努力,期父母都能有正確的價值觀,帶領孩子們在健康有愛的家庭中成長。
生命教育的落實,就在於「典範學習」和「以身作則」,我們為師長提供生命教育研習,當師長對於生命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能對自己及他人寬容與善解;我們為學子邀請生命鬥士現身說法,他們勇敢接受命運挑戰、堅忍克服身心障礙的歷程,給了孩子們一個最好的生命典範,激發了孩子們奮鬥的意志與勇氣,讓孩子有了面對未來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