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2期(2014.01發行)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在學習的歷程中,挫折非常重要。失敗的滋味雖然痛苦,卻是反省和改進的原動力。沒有失敗,人都不會想要改變;唯有經過失敗,而且是刻骨銘心的失敗,才有可能將錯誤的習慣徹底改掉,反敗為勝!並不是賺很多錢、成為首富才叫做成功,只要能夠從逆境中走出來,不被困難打倒,就是成功。
  在美辰身上我們看到,挫折有時是上天的禮物,不是懲罰!美辰因為遇到挫折,才有機會去補強自己的不足,讓它變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能力,重新登上成功巔峰!所以說「失敗為成功之母」,然相對的「成功也是失敗之母」,當我們太成功、太過得意忘形,也會從高處摔下來,造成失敗。成功和失敗,就是一體的兩面!

●不要設限,留點餘裕發展自我
  當大家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卻從不刻意要女兒「贏在起跑點」。美辰小時候,我總鼓勵她參加各種活動,不論是學校的科展、演講比賽,或是小博士信箱,告訴她旨在參加,不用太在意名次。美辰覺得很不解,認為來比賽就是為了要贏,為什麼我不期待她拿第一?
  美辰長大後才理解,一開始沒有贏在起跑點,反而能為將來預留很大的進步空間。我自己很「不幸」的,自小一第一次月考拿到第一名,從此沒有退步的空間,只要成績一掉到第二名就被母親責罵,不能也不敢想讀書以外的事,所以不希望孩子重蹈我的覆轍,能有更多餘裕去發展課外的興趣及其它專長。
  美辰讀大學時,曾參加一項世界電腦程式設計大賽,力戰全球四百個一流大學菁英,最後拿到冠軍,很多人好奇有何秘訣,我認為,第一要非常有勇氣!如果你連參加都不願意去試,又怎能通過挑戰,摘下人生更大的桂冠呢?
  人生有很多挑戰,第一種是大家都必經的,如考試、升學、求職面試等等,你逃不開也甩不掉。第二種是自找的,你可以選擇參加或不參加,但冠軍只有一個,它的淘汰與勝負更為激烈,除非你能克服內在惶恐、不自我設限,否則根本不會想去嘗試。
  就像魚缸中的魚,本來自由自在游著,如果在水中放入一片玻璃,把魚侷限在半邊活動,只要牠想游過中間就會撞到玻璃,幾次以後牠便學乖了,不再硬朝中間游去,甚至你把玻璃抽走了,牠也只在原來的這半邊游動,不再嘗試碰撞看不見的中心線。這就是「自我設限」。
  我們小時候都曾受父母約束,不知不覺畫下了框框,如同一道看不見的玻璃,長大以後,即使父母都不在了,沒有人再給你任何約束,你仍然小心翼翼不敢超越這條線。這種內在制約,讓人面對第一種挑戰都頭破血流了,怎會有勇氣去碰更大的第二種挑戰?

(點文字看全文PDF)

  一位朋友氣憤地提到他受到冤枉的事,他直說這社會病了,大家不但不會求證,還把傳遞八卦視為稀鬆平常,完全無視於受冤枉的人有多大的苦痛。他問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我笑說他真健忘,去年我就曾告訴他我受到極大的冤枉,「因為我感受不到你有多大的憤怒…」當時他這麼回答我。
  其實,我為此遭遇曾氣到三天瘦了三公斤,其中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那些我不熟或不相來往的人,卻自稱是我的好友四處中傷我。遇到別人詢問,我就要解釋一番,但我感受不到這些人的關懷,他們只是好奇罷了。我在痛苦之餘也曾找朋友訴苦,但我又發現,別人未必能了解,也沒多大的興趣來了解,解釋說明半天,只是一次又一次讓自己陷入更痛苦、失望及疑慮中,而我氣恨中傷我的人,因此不給對方好臉色看,但這樣做不但未曾稍減憤怒,反而更添幾分悲傷。
  當時我與一位忘年之交的長輩聊到此事,他哈哈大笑說:「你看政論節目,藍的永遠看偏藍的、綠的永遠看偏綠的節目,那些名嘴也永遠罵對方給自己的人聽,說了半天都沒說服對方,依然各看各的台、各吹各的調。所以了解你的,你不必說,不了解的,你說了也沒用,往後遇到他人詢問、批評……,就回一句『凡事感恩』吧!」長輩教我在任何情況下,都說這一句,好事者看到對方態度如此謙抑,就無法興風作浪,但重要的是自己說了這四個字,心境會轉化為祥和,當時我僅是聽聽罷了,並不以為意。

(點文字看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