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DF檔案下載
在學習的歷程中,挫折非常重要。失敗的滋味雖然痛苦,卻是反省和改進的原動力。沒有失敗,人都不會想要改變;唯有經過失敗,而且是刻骨銘心的失敗,才有可能將錯誤的習慣徹底改掉,反敗為勝!並不是賺很多錢、成為首富才叫做成功,只要能夠從逆境中走出來,不被困難打倒,就是成功。 在美辰身上我們看到,挫折有時是上天的禮物,不是懲罰!美辰因為遇到挫折,才有機會去補強自己的不足,讓它變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能力,重新登上成功巔峰!所以說「失敗為成功之母」,然相對的「成功也是失敗之母」,當我們太成功、太過得意忘形,也會從高處摔下來,造成失敗。成功和失敗,就是一體的兩面!●不要設限,留點餘裕發展自我 當大家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卻從不刻意要女兒「贏在起跑點」。美辰小時候,我總鼓勵她參加各種活動,不論是學校的科展、演講比賽,或是小博士信箱,告訴她旨在參加,不用太在意名次。美辰覺得很不解,認為來比賽就是為了要贏,為什麼我不期待她拿第一? 美辰長大後才理解,一開始沒有贏在起跑點,反而能為將來預留很大的進步空間。我自己很「不幸」的,自小一第一次月考拿到第一名,從此沒有退步的空間,只要成績一掉到第二名就被母親責罵,不能也不敢想讀書以外的事,所以不希望孩子重蹈我的覆轍,能有更多餘裕去發展課外的興趣及其它專長。 美辰讀大學時,曾參加一項世界電腦程式設計大賽,力戰全球四百個一流大學菁英,最後拿到冠軍,很多人好奇有何秘訣,我認為,第一要非常有勇氣!如果你連參加都不願意去試,又怎能通過挑戰,摘下人生更大的桂冠呢? 人生有很多挑戰,第一種是大家都必經的,如考試、升學、求職面試等等,你逃不開也甩不掉。第二種是自找的,你可以選擇參加或不參加,但冠軍只有一個,它的淘汰與勝負更為激烈,除非你能克服內在惶恐、不自我設限,否則根本不會想去嘗試。 就像魚缸中的魚,本來自由自在游著,如果在水中放入一片玻璃,把魚侷限在半邊活動,只要牠想游過中間就會撞到玻璃,幾次以後牠便學乖了,不再硬朝中間游去,甚至你把玻璃抽走了,牠也只在原來的這半邊游動,不再嘗試碰撞看不見的中心線。這就是「自我設限」。 我們小時候都曾受父母約束,不知不覺畫下了框框,如同一道看不見的玻璃,長大以後,即使父母都不在了,沒有人再給你任何約束,你仍然小心翼翼不敢超越這條線。這種內在制約,讓人面對第一種挑戰都頭破血流了,怎會有勇氣去碰更大的第二種挑戰?(點文字看全文PDF)
許多家長來找我,不是來告老師的狀,就是責備自己的孩子貪玩成績差,把我當垃圾筒般傾倒,我必須費盡口舌去開導與解釋,唯獨這位家長,總是帶給我正向歡樂的回饋,肯定我們為孩子開闢各類表演的舞台。 他認為目前學校教育比較重視智育,忽略其它四育,五育難以均衡發展。尤其每週才兩、三節體育課,對成長發育中的孩子來說,體能的開發實在不太夠,便利用週休二日帶著全家去爬山,現在他的兩個小朋友已經爬過好幾座附近的大山。 他說:「孩子在攀越的過程中,能訓練出敏銳的觀察力,矯健的身手,以及不畏縮的挫折容忍力,這是培養孩子競爭力的必經之路。若假日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去填鴨,絕對補不到『體能第一』的效果。」 孩子的成長不可假手於他人,最需要父母共同陪伴。明寬跟他的太太都在科學園區上班,跟一般上班族沒有兩樣,但是夫妻兩人都懂得「教育無它,愛與榜樣而已」,為了爭取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他太太犧牲睡眠,每天起床做早餐,全家人開心用早餐,飯後,明寬陪著孩子走一段路,順便日行一善。這樣的家長,真是新時代父母不可多得的楷模,我由衷敬佩!(點文字看全文PDF)
「我看到網友介紹的那條步道好漂亮啊!我們下回走走去!」我興致昂揚提議,不料老公冷冷回以:「我實在想不透妳為什麼喜歡這樣東跑西跑,我有一座山仔頂,就夠我爬一整年了!」雖知幾分老公心思,但這話從他口中毫不掩飾地蹦出,還是讓我震驚到一時說不出話來。 我正坐在由老公駕駛的車上,一貫地,我能離開家稍遠的地方,百分之九十九都有他的陪伴。更精確說,他是我的腳,領我踏上山巔水涯;他是我的眼,引我巡訪花紅草青;他更是我的心,我懸念的心唯他相伴才能安住,一如小鳥棲於枝椏上,方有餘裕閱覽四野有覺觸的風景,始得心境品味胸臆有溫度的底蘊。 然而,他是一座小山就滿足的啊!原來,我以行萬里路領略一幕幕美景而裝幀成的人生書頁,全是老公為滿足我而刻意相陪尋來的! 這思緒千迴百轉,卻於一瞬間醍醐灌頂,在說謝之前,我更做出決定,幾乎是喊出來的──「我陪你去釣魚!」(點文字看全文PDF)
一位朋友氣憤地提到他受到冤枉的事,他直說這社會病了,大家不但不會求證,還把傳遞八卦視為稀鬆平常,完全無視於受冤枉的人有多大的苦痛。他問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我笑說他真健忘,去年我就曾告訴他我受到極大的冤枉,「因為我感受不到你有多大的憤怒…」當時他這麼回答我。 其實,我為此遭遇曾氣到三天瘦了三公斤,其中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那些我不熟或不相來往的人,卻自稱是我的好友四處中傷我。遇到別人詢問,我就要解釋一番,但我感受不到這些人的關懷,他們只是好奇罷了。我在痛苦之餘也曾找朋友訴苦,但我又發現,別人未必能了解,也沒多大的興趣來了解,解釋說明半天,只是一次又一次讓自己陷入更痛苦、失望及疑慮中,而我氣恨中傷我的人,因此不給對方好臉色看,但這樣做不但未曾稍減憤怒,反而更添幾分悲傷。 當時我與一位忘年之交的長輩聊到此事,他哈哈大笑說:「你看政論節目,藍的永遠看偏藍的、綠的永遠看偏綠的節目,那些名嘴也永遠罵對方給自己的人聽,說了半天都沒說服對方,依然各看各的台、各吹各的調。所以了解你的,你不必說,不了解的,你說了也沒用,往後遇到他人詢問、批評……,就回一句『凡事感恩』吧!」長輩教我在任何情況下,都說這一句,好事者看到對方態度如此謙抑,就無法興風作浪,但重要的是自己說了這四個字,心境會轉化為祥和,當時我僅是聽聽罷了,並不以為意。(點文字看全文PDF)
離婚不只是離開一個你討厭的人,更要面對諸多問題,經濟來源、養育小孩、孤單生活、親友眼光等,這些問題經常構成離婚障礙,有許多人想離婚卻不敢離,就是因為無法處理這些問題。 如果只是低衝突婚姻,對婚姻有所不滿,應該用盡一切方法挽回婚姻,否則,勉強維持的婚姻,也不會持久。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老夫老妻,在小孩長大、離家念書或工作時才決定離婚,因為不想再忍耐了。 如果婚姻當中沒有酒色財氣,只是為了更好的感情生活而離婚,通常都會後悔。這類離婚對小孩的傷害,也是無可避免的。大人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切勿剝奪小孩美好的童年。感情和好的爸媽、溫暖的家庭生活,是為人父母者能給下一代一生最好的禮物。(點文字看全文PDF)
我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我唯有勇於面對自我才能大方展現真實的自我 本週班級共讀的書是《為自己出征》,十多年前就讀過這本書,很開心有機會和孩子共讀這本勵志好書,書中對於自我的探尋,也成為我引導孩子「深思考」的重要媒介。 這本書的內容不長,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武士,整天穿戴盔甲,到處去救人,想證明自己是「心地好、善良、充滿愛心」的人。久而久之,他的妻子與兒子都看不到他盔甲下的真面目,他也忘了自己的長相,問題愈來愈嚴重,他決心脫掉盔甲,並到森林去請教法師。 法師讓松鼠、鴿子扮演嚮導,暗示武士,大自然的啟發是值得參考的;不過,解決困難仍然要靠自己。他必須通過三座城堡:沈默之堡、知識之堡、志勇之堡。經過這三座城堡,武士身上的盔甲全部掉落,重新得到自由的生命。 我們可能也曾經歷武士內心所掙扎的兩難矛盾,以及以盔甲來武裝表現自己。時間久了之後,甚至忘記怎麼脫去盔甲,怎麼回到最原始和純真的赤子之心,也無法自然地表達心中情感。我們不妨跟著武士一步步往前走,經由沈默、知識與志勇,擺脫「外在我」的束縛,調整「內在我」的成見,讓「心靈我」自由展現,活出一個有愛的人生。(點文字看全文PDF)
父親有如老子的無為而治,對分數不忮不求,反而給我更多創意,我不必花很多時間去尋找帳面上的分數,用它來做什麼交代,因為他並不知道台大、政大、師大,哪個最大?反正有「大」,他就開心了,三分力求學,剩下七分必須與他去果園做農務與當個頑童。 背的不多,想的就多,後來成為我寫作的最大的一口活泉,天馬行空的編織自己的文字王國,我的童書繪本被評為很有想像力與思想的,可能就是如此埋下的種籽萌出了芽。 父親有很多想法像逆向行駛的街車,左彎右拐抵達終點,給我不一樣的風景。很多作家受訪時,說他們讀了多少經典名作,而我卻經常啞口無語,因為我讀的那一本,叫做「大自然」,無字卻有理,與明.鹿善繼的:「讀有字書要識無字理」呼應著,只是我改口成了「讀無字書識得有字理」了! 父親說的是「各領風騷」的義理,任何一件事,只要做到最好,就是「專家」了。(點文字看全文PDF)
102年大事記(點文字看全文PDF)
●賀泰山文化基金會獲教育部「102年度績優教育基金會」表揚●【新書快遞】書名:跟孩子零距離(點文字看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