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DF檔案下載
人生是不斷觸、受、愛、取、有的過程。「觸」是感官接觸外界,「受」是領受這個外界而有不同情緒反應,「愛」是對於這個境界愛或是不愛,「取」就是更強烈的想得到或遠離,「有」即是佔有之心。如果能清楚明白這些,便是一種「覺」的生活,否則就會被貪瞋癡所牽動,在「迷」的生活中翻攪,追逐自己想要的,逃避不想面對的,煩惱不安。 如果我們沒有真正的覺知,而只是被境界所影響,就是「迷有」的覺知生活,往往只求自身利益,不顧他人,常常成為世間的負債。等到我們能夠徹底探討環境,了了分明,就是「覺有」的生活。 若能離開境界的影響,脫離境界的束縛,就是「空」的覺知生活。身在空的覺知生活中,固然可以沒有煩惱,但對於人群、社會並沒有太多貢獻,必須把空的覺性再超越,達到有與空平衡,才是理想的生命。(點文字看全文PDF)
2021東京奧運期間,我當起了一日球迷。不論是痛失金牌,依然展現球后最佳風度與氣度的戴資穎;有盛名之累,卻能一再破紀錄的郭婞淳;預賽不慎落馬兩次,卻仍能在鞍馬決賽中完美表現的李智凱;出賽前顫抖,出戰後卻只想好好享受每一刻的麟洋配;難掩失落卻能快速復原奪銅的十傑青年鄭怡靜;還有首輪桿數落後,仍沉穩獲得台灣高球史上第一面銅牌的潘政琮……太多太多了,他們的故事都再再的告訴我們,成功並不是技術多好、實力多堅強,關鍵的核心在於心理韌性:在面對挫折打擊下,能夠快速調適自己,面對巨大壓力,仍能平心靜氣,不失常還能有爆發力,要不然這一切都功虧一簣,終將成泡影。(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從「心」出發,用「技」構築格局,以「光」彰顯生命,藉「影」襯托感情,最後用「色彩」完美作品,這就是攝影! 學攝影可以「養心練技」,成就美好;因此攝影和人生不謀而合。例如:攝影要會構圖,構圖就是把要的拉進來、不要的踢出去,藉此讓畫面簡潔,主題突出;在生活中,拉進來、踢出去的真諦,讓日子井然有序,靠的是「斷、捨、離」,和構圖的理是相通的。然多數人於理上知道,於事卻做不到,所以大家皆得「修」,修到圓滿幸福。(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大腦邊緣系統屬於情緒的大腦,人的行為反應若被杏仁核操控,往往會有焦慮、空虛感,人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偏頭痛、失眠、胸悶等情形;行動反應若由有思考的大腦之稱的大腦皮質來主導,那麼,接收到外在的刺激時,可以找到正確的互動方式──運用向人請益、出門運動或轉移注意力等各種自我調適,以減緩壓力、改善關係。 近來,在我帶領帶狀學習的「幸福導師班」,我開始從了解大腦機制切入,引導家長心理、生理雙管齊下,鼓勵以「五合一平衡式成長」來提昇孩子身心健康能力,學習面對焦慮、轉換壓力,許多家長立即看到親子關係改善的曙光。 以下試從「五合一平衡式成長」為主軸,分享家長的學習成果:(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東西方傳統中,都頌揚「No pain, No gain!」、「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先苦後甘」的文化。殊不知,近幾年的心理學研究顯示,過度吃苦、忽略了鍛鍊調適能力,加上沒有足夠的家庭或社會支持,只會造就更多不快樂的人!正因如此,高學歷、高所得、高社經地位的民眾中,憂鬱、焦慮與失眠的比例居高不下!彷彿對人生更負責、付出更多,卻反而無法換來真正的幸福,這是多麼令人沮喪的事情! 將近一半的美國大學生,在過去的一年之中,曾經經歷顯著的憂鬱症狀。有鑑於問題的嚴重性,美國賓州、哈佛、史丹佛等大學紛紛規劃「正向心理學」、「快樂心理學」等學科;一開設就成為全校最受歡迎的課程,無數學子從中受益,找到幸福快樂的真諦以及實踐方法! 其實,真正的成功與快樂,常常來自於運動、靜心、利他等簡單的心理衛生習慣!快樂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寶貴的技能,你有多快樂,決定的關鍵有三個部份:基因體質、情境因素、每天做什麼,先天體質雖佔50%但改變有限,情境因素只佔10%,每天做什麼事佔了40%,所以關鍵在於此。研究顯示,每天做五件事,三個月正向又快樂:運動、靜心、回想今天發生的好事、感恩、善行,用對方法,人人都可以是心靈的主人,都可以為身邊的人帶來快樂!(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專的字面上意義有:單純、獨一、集中在一件事與致志等等意思。 什麼都沾一點邊的人,就不可能是全然的投入,至多是幾分之一,甚或是芸芸眾生裡的…「之一」。 什麼都會理論上是不成立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一樣用了十年,十樣便得百年了,樣樣會便可能樣樣都不太會吧。專不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真實的行動,我是作家,我知道如若想成為別人敬重的好作家,就必須這樣自我經營: 我每天晨起的第一時間就是「閱讀」,我相信杜甫的說法:「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有兩套閱讀方式,一是經典閱讀,因為時間不多不可能亂七八糟讀,只能擇優;二是主題閱讀,每一年找一個我想探究的問題,做為閱讀的主題,一年下來,便足以讓它和我的專業交集出火花。 十年磨一劍,學問、哲理、事業、成就皆如是,這樣才足以專,機會永遠給把劍磨出光芒劍鋒的人。 專心、專注、專精與專業俱足之人,才有可能從「之一」變成了「唯一」。 這樣一來,無論在那一個行業,都是他說了算,至少會是自己人生的決定者,不是被決定的人。(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生命本身是花開,也是一片落葉,是悅耳的鳥囀,也是遠去的翅膀。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只剩下愛的遼闊而已…… 觸及渴望的談話,並非達成某人期待。與人對話只是連結,不是為外顯目的,目的是人的內在。只要連結了生命力,人怎麼會不向上呢?生命幾乎毫無例外,皆通往光明與愛。 母親希望孩子與我對話,目的在於讓孩子「正常」上學。我的目的並不是,我只是想要瞭解他,並觸及他的渴望。 內在的渴望是生命力的渠道,能將隔閡的生命力打開,那是對自己的愛,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只是顯現得複雜些罷了… 愛不是一個原則,愛是一種體驗。(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110年大事記(點文字看全文PDF)
2022「書香彰化─與大師有約」系列講座為推廣讀書風氣,鼓勵民眾培養閱讀習慣,泰山文化基金會與彰化縣文化局,邀請名家至彰化縣鄉鎮巡迴,分享寫作歷程與閱讀經驗,期以大師影響力帶動民眾對閱讀的熱情。時間:111年1月15日(六)下午2:30-4:30講題:法國製臺灣米講師:吉雷米(跑者、節目主持人)地點:彰化演藝廳(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16號)時間:111年2月19日(六)下午2:30-4:30講題: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講師:吳若權(作家、主持人)地點:員林演藝廳(員林市員林大道二段99號)時間:111年3月12日(六)下午2:30-4:30講題:大概 是時間在煮我吧講師:張西(作家)地點:員林演藝廳小劇場(員林市員林大道二段99號)時間:111年4月16日(六)上午10:00-12:00講題:追尋台灣味講師:韓良憶(作家、譯者)地點:秀水體育館(秀水鄉瓦瑤街17號)時間:111年5月14日(六)下午2:30-4:30講題:世界遺產旅行講師:馬繼康(旅遊家)地點:新民國小集會堂(田中鎮公館路320號)時間:111年6月18日(六)上午10:00-12:00講題:以薩提爾模式與親子對話講師:李儀婷(作家、親職教養工作者)地點:二林圖書館(二林鎮斗苑路四段636號)時間:111年7月2日(六)下午2:30-4:30講題:改變未來的夢想力講師:李佳峰(職業魔術師)地點:北斗老人文康中心(北斗鎮光復路216號)時間:111年8月20日(六)下午2:30-4:30講題:當我再次是個孩子講師:吳曉樂(作家)地點:和美鎮公所(和美鎮鹿和路六段337號)時間:111年9月24日(六)下午2:30-4:30講題:臺灣民俗采風講師:林茂賢(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系主任)地點:埔心演藝廳(埔心鄉員鹿路二段332號)時間:111年10月1日(六)下午2:30-4:30講題:自我關懷—活出完整的自己講師: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地點:彰化演藝廳(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16號)時間:111年11月5日(六)下午2:30-4:30講題: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講師: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地點:彰化演藝廳(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16號)時間:111年12月3日(六)上午10:00-12:00講題:愛的語言:給親密關係無限加分講師:曾陽晴(作家、節目主持人)地點:彰化演藝廳(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16號)主辦:彰化縣文化局04-7250057#2336合辦:泰山文化基金會02-25017722※參加者請配合政府防疫措施;每場有機會獲得講師簽名著作、參加滿3場可參加摸彩。公務人員及教師可獲得2小時研習進修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