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DF檔案下載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前略) 我鼓勵一直努力要過得很積極正向、認真打拚的陽光族,偶爾放過自己,允許自己處於低潮,不要總是那麼衝,有時候你不能再進步的原因,就是因為太過努力,處處追求完美,到後來就很難再突破。而且努力與成果往往未必成正比,除非人生一帆風順,努力都能達成目標,使未來變得更美好,否則用盡心思卻原地踏步不僅令人沮喪,腦中也會慢慢出現各種負面想法,讓人焦慮不安。 因此,不必排斥負向情緒或堅持一定要正向思考,有的人會認為,一直找不到幸福,是因為負向的人際關係太多,但其實沒有關係的,接納自己的現狀,不急著下結論,也許仍有機會得到幸福。人一生只要發生一件特別的事,即使一整年只有那麼一次感動,生命就有不一樣的意義。 在國外,「正念減壓」心理療法的風氣正夯,創始者是美國約翰‧卡巴金教授,他發現,在歐美擁有高收入和高社經地位者,罹患心理疾病的比率竟比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等地貧民還多。為何社會進步,人們衣食無憂,並沒有讓腦變得更平靜?他從東方佛教信仰中獲得正念和禪修的啟發,因此發展出「正念減壓」概念。●學習減壓練習專注當下 「正念減壓」是一種以全心全意為基礎,訓練自己對當下整體的身心狀態有所覺察,因覺察而找出思緒紛亂的源頭,一一施予減壓的心理療法。正念主要是能覺知「正在當下」、「此時此刻」,雖然它的名稱叫「正念」,實行時,就算有雜念進來也不需刻意去排除、抵抗;越要自己正面思考,反而更容易掉入自己好像無能為力的挫折中。說到壓力,壓這個字,上面是討厭的厭,下面是土地的土,也就說明了只要還活在土上面,就會遇到討厭的事,人生在世,煩惱常在,要透過不斷的練習來減壓。 由心理學的壓力公式P=F/A得知,壓力是無法掌控的,這公式是借用自物理學,其中F代表「人生將會發生的事」,A則為「神經敏感度」,通常神經愈大條的人,遇到不開心的事,他的壓力感會小一點,而愈敏感、愈求好心切的人因想的較多,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牽動他的神經,自然成為家裡最會操心的那一個。而這種性格,佛洛伊德說六歲就決定了,不是你能選擇要或不要,因此,我們瞭解這個道理後,不要期待人生天天都順利,而是在思緒被波動打亂的同時,要盡快攀到浮木泅泳上岸,找到暫停休息之處,才不致一直深陷其中,快樂不起來。 大多數人都想把壓力變不見,但我認為,與其期望消除壓力,不如練習與壓力共存,學會如何透由正念呼吸、覺察身體的鬆緊,藉由日常生活安排,輪流滿足原始腦與理智腦,在心虛(對自己好)與心酸(為他人付出)的擺盪中力求平衡。 減壓第一步就是「放下」,不再勉強自己努力做些什麼,讓身心專注現在的此時此刻,好好鍛鍊心理肌肉,以便在無常到來時可以跟痛苦共處。再找個適合自己、能忘我投入的活動(合乎社會規範的),你的大腦因為能專心投入,就得到了喘息。當下就是正念,轉身就是幸福!【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前略) 「校長媽媽,我把樂器練熟後,才發現一開始的擔憂都是多餘的,我現在對自己更有信心,也更想多探索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原來陌生不代表可怕、不代表不可能,只要經得起失敗,堅持下去就能成功。現在我在職場都會對新進夥伴說自己在管樂隊的那段經歷,告訴他們不要怕失敗,再試一下,等熟練後,就會發覺這件事根本沒想像中可怕,只是從陌生到熟悉的一段孤獨寂寞的旅程而已。」她調皮的加了一句:「我會像老師一樣,鼓勵他人喔!」 孩子說得真好,從陌生到熟悉,重要的是除了踏出第一步的勇氣外,還要忍受孤獨寂寞摸索的旅程,身為家長、老師的我們,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前進,只在他需要時提點就好。●別怕讓他踏上陌生旅途 在教學現場中,我們經常聽到新生家長要求學校:「老師,我的孩子跟某某比較熟,你可不可以安排他們倆讀同一班、坐在一起」,甚至在老師指派任務時,要求老師:「我孩子不會做xx,請老師不要讓他做」,還遇過孩子被選為班級幹部,家長表示他的孩子只會讀書,幹部就讓班上做過的同學做就好。 面對這樣的家長,我除了告訴他們好好跟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成長的過程總是要有獨自踏上陌生旅途的時刻,「獨立面對困難,克服慌張失措、應付突如其來的挑戰,就是成長的功課」,同時我也懇求家長,不要為孩子安排人事物皆熟悉的環境,孩子需要有探索的勇氣,並在陌生的人事物中學會交友、處事、應對等等課題。阻止孩子面對陌生的領域,如同剝奪了他該有的奇幻冒險旅程。【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前略) 我也常跟家長說,孩子在長大,我們也要與時俱進。想一想自己年輕的時候,和父母親的相處有摩擦時,當時候你內心是什麼樣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和孩子現在心裡的感覺不會差太多。●雙贏思維達成有效溝通 會存在這樣的差異,其實是雙方缺少從獨立進而互助互賴的能力,也就是「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註)。 雙贏思維心態的重點是,如果孩子們能主動想一想父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擔心或要求,父母能考慮一下自己表達善意的態度與方式,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知彼解己,指的是同理心的傾聽,與用尊重對方的方式讓對方理解你,要能做到這點,雙贏的心態是很重要的。我們常看到父母與孩子相互咆哮、情緒性的溝通、或是冷戰(不願意表達自己),這些都是因為沒有善用「知彼解己」的技巧。 統合綜效談的是在A方案和B方案之外,尋求可能的C方案,要能有這樣的結果,雙方需要同時具備:雙贏的心態、同理的傾聽與自我揭露的能力。 從事輔導工作至今,我很少懷疑親子之間的善意,不管問題是那一方先挑起,相信一開始多半是無意的,但在不對的方法下,就算有關心和善意,也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結果。如果是這樣,何不主動積極的先改變自己呢?【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前略) 人生就是一連串選擇的過程,也是無數選擇結果相互聯結的具體呈現,可以說「人生無時不抉擇」,但看有無覺知而己!小到生活的點滴,如:早餐、中餐要吃什麼?接下來要選什麼進修課?讀哪本書?或在家庭生活中,只要孩子快樂就好,還是為了他好,需要要求、甚至勉強他學習才藝? 有時則是上天會逼迫我們好好正視此刻最重要的是什麼:一位朋友患了重病,動了個很大的手術,面對是要請長假還是乾脆辦理退休的抉擇,由於關係到退休金的多寡,有些掙扎,幾經思量,決定要「命」第一,健康為重,謙卑地順從上天的提醒,畢竟「就算賺得了全世界,卻失去了健康,又有什麼意義?」(註)這樣的決定看似理所當然,事實上是需要清明智慧與十足的勇氣。 人如果知道什麼是重要的,就如是而為,只是現實卻有許多誘惑,讓自己難以順己所知而行,因此,每當掙扎出現,都是再次考驗,讓自己有機會重新檢視真正在乎、看重的是什麼! 問題是許多時候日子就這樣過了,並不清楚什麼是重要的,無從據以判斷,如果你正屬於這樣的處境,也許可以反過來思考,反問自己:「我可以不要什麼?什麼是不重要的?」即運用祛除法,一樣一樣消去,讓「重要」逐漸浮現。【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前略) 事後我表明身份,把阿嬤的女兒拉過來說:「人在無意識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就尿在尿布裡,但是意識清楚多半不願意,只要一個人還能清楚地表達想下床去廁所尿尿,我們應該幫助她。這可以幫助她復健,讓她的雙腳有力,慢慢回復自己下床走路的能力,之後自己去上廁所。如果因為怕她跌倒就把她困在床上,要求她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這不是好辦法。」 「換個角度想,若妳媽媽全部聽你們的安排,凡事都逆來順受,相信不用多久,她就會開始四肢萎縮、整天臥床。這樣媽媽是安靜了,但真的會是你想要的媽媽的樣子嗎?難道你真的希望醫生開安眠藥,讓她整天昏昏沉沉,除了睡還是睡?」 我口氣一轉,針對她內心的憂慮說:「我知道你擔心媽媽上下床吵到同房的人,可是大家都能體諒。所以妳不要為她夜間說話而擔憂,安心接受才是。若為了怕吵到外人,讓媽媽無法做想做的事,心情不好影響身體導致退化,這就更不好了。」【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前略) 有次要進行線上直播前,筆電的鏡頭打不開,花了一些時間處理,還是找不出原因。過程中,內在升起一些情緒,頭腦也一直叫我「放棄」,我感覺自己被三面夾攻。 先停了下來,回應內在:藉由觀呼吸,以調節情緒;藉由觀念頭,讓自己不被「放棄」的念頭黏住。而後,再回應外在:打電話向熟悉資訊設備的朋友求助。在他的協助下,找到問題所在,重新開啟鏡頭,直播得以進行。 感謝朋友的幫忙,也感謝自己沒有太早放棄。●太快放棄容易錯失機會 我從小就是個放棄高手。放棄並不是問題,放棄永遠是個選項,但一遇到困難就放棄,而且很快、很早就放棄,這才是問題。 由於太容易放棄,我這輩子錯過太多機會。 我原先以為,容易放棄是一種個性,無法改變。讀了托勒的書,認真練習觀察念頭後,才意識到:那不是個性,只是個念頭。過往的我太容易相信念頭,只要「放棄吧」這個念頭一出現,便信以為真了。 有了這個重大發現,我只需一次次觀察念頭,覺察到念頭的虛妄性,不讓自己被念頭黏住,如此即可。這跟「轉念」完全不同。 現在的我還是會放棄,但不再輕易放棄了。【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前略) 有天去接女兒回家,心裡急著晚上的簡報課直播,六點半從學校接走她時,女兒突然冒出一句:「今天不是媽媽來接我嗎?」我只好把摩托車停在路旁,等著女兒打電話給媽媽確認。 電話裡,女兒怎麼樣都講不清楚,寒風中又餓又冷的我,語氣中多了些指責。掛上電話後,一路上我們兩人都沒好氣的互相回話。女兒生氣了,跺著腳,接著頭轉向一邊,不發一語。 「這樣也會生氣?」、「竟然跺腳,這樣騎摩托車很危險耶!」當下我覺察到自己在生氣。 我扭頭看著她,我知道她也在生氣。 她一定在氣我語氣不太好:「早上出門,媽媽就是這樣說的啊!」、「我有好好講啊!聽不懂我有什麼辦法?」、「到底在急什麼,要不然你自己來打電話?」 她需要的是我好好說話,需要一個有耐心的爸爸,需要我跟她說聲對不起、是我誤會她了。 這樣的父女相處,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她覺得她是被愛的,她覺得有一個耐心陪伴她的爸爸。 所以,我轉頭跟她說:「對不起,我剛才的語氣真不好。我太急了,講話凶巴巴。」她沒有任何反應,我繼續向前騎。 騎了一段路,我又轉頭說:「對不起啦,你願意原諒爸爸嗎?」「嗯!」這次她點點頭,回應了我一聲。【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前略) 人人都渴望被了解和認同,當孩子回家抱怨學校老師好兇,爸媽回說:「兇才好,老師不兇,你怎會聽話!」這樣的回答不但缺乏同理心,還有一點貶抑的意味,好像孩子需要有人盯著嚴加管教才會懂事,孩子當然覺得自討沒趣,懶得再跟父母談下去。 這時,懂溝通的父母應設想,孩子說這些話用意何在?是否有情緒困擾?拿出同理心順著他說:「老師那麼兇,同學們都很擔心害怕吧?」孩子覺得你懂他的感受,自然願意敞開心房對你掏心掏肺。 但是人們常基於種種顧忌或是不習慣表達自己真正的意思,只說表面話,隱藏關鍵的感受,要洞悉他人心事豈是容易事?我後來摸索出「複誦對方話裡的關鍵字」,就能抓到重點,讓對方願意說下去,另外還要用心聽才能知道他真正的想法。當朋友抱怨老闆時,我就附和說:「怎會有這麼機車的老闆」,他受到鼓舞,開始傾訴狀況有多糟,我不斷複誦他的話說:「簡直糟透了」,還追加一句「你實在好委屈」,與他同仇敵愾。 孩子抱怨學校每天考試煩死了,父母可別再搬出一百零一套說詞,「考試是學生的本分」,教訓他早點面對,只需順著他的話說:「從早考到晚真的好煩,實在撐不住的話,需要我如何幫你嗎?」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孤單,就達到溝通的目的了。 人與人之間關係不好,往往是因為彼此沒有呼應。經常點頭說「是、對、有道理、我了解你的想法(感受)」;無法洞悉對方背後的心思時,就複誦他話中的關鍵字,時不時給予稱讚,展現你設身處地為他著想的誠意,彼此自然和諧無礙。【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2022照亮心靈講座 「應變調心,迎向新時代」 線上講座在這個休戚與共的世界,每個善或惡的發生,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心是一切的主宰,心的力量無窮,善用發現美的眼睛,就能看見一切美好;虛心學習心懷感恩,打破框架才有解方,大膽嘗試,勇於修正,處處是提昇的機會;放開心胸,擴大心量,以開闊的心,迎向新時代。【六~八月場次】時間:111年6月15日(三)晚上7:00-9:00講題:洗心度世劫——活學活用易經智慧講師:劉君祖(周易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時間:111年6月29日(三)晚上7:00-9:00講題:心經的智慧講師:鄭振煌(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時間:111年7月13日(三)晚上7:00-9:00講題:擬定中講師:蔡璧名(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本場在北市圖總館現場舉辦,場地報名後通知>時間:111年7月27日(三)晚上7:00-9:00講題:攝影其實是一種修鍊講師:胡毓豪(攝影家)時間:111年8月17日(三)晚上7:00-9:00講題:看見環境變遷,發現新價值講師:柯金源(國家文藝獎、金鍾獎導演)時間:111年8月31日(三)晚上7:00-9:00講題:讓鯨魚跳舞——妙解親情習題講師:吳娟瑜(國際演說家、作家)主辦:泰山文化基金會 協辦:人間衛視、臺北市立圖書館感謝:泰山企業※須事先上網報名www.taisun.org.tw,演講前mail通知直播連結,請務必確認電子信箱填寫正確。※演講由人間衛視錄影結束後排播。※全系列場次請上官網查詢或洽詢:02-25017722泰山文化基金會●「書香彰化─與大師有約」系列講座時間:111年4月16日(六)上午10:00-12:00講題:追尋台灣味講師:韓良憶(作家、譯者)地點:秀水體育館(秀水鄉安東村瓦磘街17號)時間:111年5月14日(六)下午2:30-4:30講題:世界遺產旅行講師:馬繼康(旅行家)地點:新民國小集會堂(田中鎮公館路320號)時間:111年6月18日(六)上午10:00-12:00講題:以薩提爾模式與親子對話講師:李儀婷(作家、親職教養工作者)地點:二林圖書館(二林鎮斗苑路四段636號)時間:111年7月2日(六)下午2:30-4:30講題:改變未來的夢想力講師:李佳峰(職業魔術師)地點:北斗老人文康中心(北斗鎮光復路216號)主辧:彰化縣文化局04-7250057#2336合辦:泰山文化基金會02-25017722※參加者請配合政府防疫措施;每場有機會獲得講師簽名著作、參加滿3場有機會摸彩。公務人員及教師可獲得2小時研習時數
【心靈花園——父母成長線上讀書會】歡迎參加!用關愛、觀察和傾聽,陪孩子一起成長!時間:111年4月19日至6月21日,每週二上午9:00-11:00研讀書目:《內心暴雨的乖孩子,以為不用操心的大人》(高寶出版)乖孩子敏感度高、情感豐富,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情緒反應,很少違抗師長,凡事盡可能讓人滿意。乖順聽話,成績卻不突出,則可能常被忽略。無論哪一種乖孩子,都可能因長期自我壓抑,出現或大或小的心理或行為問題。本書中十六個故事,是作者實踐諮商和輔導理論的力作,可以供學校及家長借鏡及啟發,也能自我療癒,開啟更美好的人生。講師:陳阿梅(臺北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參加方式:免費,書籍需自備。Google Meet進行,須事先至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報名(www.taisun.org.tw),請先下載Google Meet並自行熟悉軟體使用。
●「生涯導航」線上講座時間:111年04月12日(二)晚上7:00-9:00講題:您希望孩子走到哪一步?講師:李枝桃(親職教養作家)時間:111年05月18日(三)晚上7:00-9:00講題:生涯選擇與自我突破講師:曲智鑛(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承辦:新北市漳和國中、汐止國中參加方式:演講以Google Meet進行,須事先至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報名(www.taisun.org.tw),請先下s載Google Meet並自行熟悉軟體使用。
●北區「品德與教養」線上講座時間:111年04月22日(五)晚上7:00-9:00講題:不完美親子關係–從戰火到花火講師:吳毓瑩(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時間:111年05月26日(四)晚上7:00-9:00講題:學習與孩子一起面對挫折講師:羅志仲(教育工作者)承辦:新北市集美國小、鶯歌國中本系列採Google Meet會議●中區「真愛家庭」線上講座時間:111年04月30日(六)上午「9:30-11:30」講題:同理心身教講師:蘇明進(親職教養作家)時間:111年05月07日(六)上午9:00-11:00講題:孩子,我們一起靜心吧!講師:陳尚綾(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承辦:彰化縣田中國小、員林國中演講以Google Meet進行 ,須事先至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報名(www.taisun.org.tw),請先下載Google Meet並熟悉軟體使用。●2022智慧生活講座時間:111年4月23日(六)下午2:00-4:00講題:品味「第三人生」的福氣講師:柯書林(臨床心理師)時間:111年5月21日(六)下午2:00-4:00講題:知足人生與我的養生講師:舒國治(作家、美食家)時間:111年6月18日(六)下午2:00-4:00講題:關於高齡:如何為自己與父母做好準備講師: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地點:佛光山員林講堂(彰化縣員林市永裕街2號)洽詢:02-25017722泰山文化基金會或04-8320648佛光山員林講堂備註:需事先報名(www.taisuin.org.tw),如遇疫情升溫,將改為線上辦理,參與方式以官網公告為準。※公務人員可認證2小時終身學習時數
●暑期生命教育教師研習 本研習將邀請在生命教育、教學創新、班級經營等面向有心得及成果的教師分享理念及實務經驗,歡迎一同參與成長。時間:111年07月01日(五)8:30-16:30承辦:新北市板橋國中(現場)時間:111年07月05日(二)8:30-16:30承辦:新北市中和國小(線上)參加方式:研習分為實體與線上二場,詳情請至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瀏覽(www.taisu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