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DF檔案下載
現今許多父母過著蠟燭兩頭燒的生活,一邊要應付工作、處理家中大大小小問題,同時還要兼顧孩子教養,如果遇到他們哭鬧不休,便很難心平氣和與之溝通,最快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打罵來制止孩子,我也不例外。 女兒還小的時候,有次發生很大地震,她足足哭了兩小時。我把她抱在腿上,問她為什麼哭?她回說不知道,就是覺得難過,我發揮想像力,給她很多是非選擇題,她一面啜泣,一面沒有邏輯的回應,我摸不著頭緒,絞盡腦汁和她對話二、三十分鐘後,靈光一閃,問她:「寶貝,妳是不是很怕媽媽不見?」一被說中心事,她頓時哭得更傷心了。我盡力安撫她,保證自己會一直陪伴在她身邊,帶她回想我陪著她經歷過的點點滴滴。這樣的對話花了快兩個小時,從此以後,她的不安就漸漸消失,愈來愈開朗和健康。 因此,我深刻體會到,想教出情緒穩定且健康的孩子,就得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情緒穩定、能與孩子對話一、兩個小時的父母,這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可能覺得花兩個小時去處理孩子的哭鬧很耗時間,可是若能好好處理這個問題,以後孩子再因同樣原因而吵鬧不休的行為便會消失,如果爸媽們只肯用五分鐘或半小時,草草制止孩子的眼淚,那麼孩子心裡的結仍在,會時不時的出現,反覆的鬧你,一年365天,若他有一半日子哭鬧,父母將會有一半的日子活在烏雲裡。好好對話可以消弭心結,一勞永逸,把時間花在這裡很值得。 十二歲前的孩子可塑性很強,若能盡早培養孩子對人、對世界的信任感,日後遇到任何挫折,都不會輕言放棄,而這最初源自於父母的教養方式,若孩子幼年時被看管得太緊,做什麼都不被允許,便容易缺乏信任感,對自己沒信心,只要父母一離開他的視線他就哭,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有的人嘴裡喜歡嚼東西,也是沒有信任感的表徵。......(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以攝影當做修鍊的媒介,攝影就是法寶,因為按下快門的當下,即種因得果。世上各種報應,以此為最。當下是什麼?那個真實立即有圖為證,錯過了,再也拍不到了「那個」當下,果是甜是苦自知最明。過去無法拍,未來不能拍,只有當下那個剎那,不是嗎? 我最少拍過一萬卷軟片,每卷三十六張計,總共拍了三十六萬張,確實拿得出來的好作品,絕對少於三十六張,這樣算來,十事九敗算什麼,成功率絕對低於萬分之一,根本可以不當它存在。 攝影於我,也是一步一腳印的累積,才能將「攝影與我」骨肉合體,再連靈魂也攝入,才變成現在的樣子。我要特別告訴大家,生活中的失敗,是以99.9%的常態存在,所以遇到挫敗,要寬心,不必有壓力,身體才會健康。健康才有幸福可享。 心靜能知「道」之所在,可惜知道做不到是人間常態。若能覺知自己的愚昧,莊嚴之心自然而生,普通人就會變成行善之人。行善久了,覺悟更深了,如此不斷進步,成就人間菩薩行。做中學是修鍊的根本,調養身心,不怕慢只怕站,所以隨時隨地把握當下,非常重要。……(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愛在閱讀裡,一起活在文字中,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每次上完線上課程,大家總是意猶未盡,捨不得馬上下線。我會對同學們說:「最後,老師為大家獻上一首好歌,我們一起隨著美好的音樂,回味上課的點滴,感受同學們分享交流所帶來的快樂。」 這週的一首好歌是趙英俊的《送你一朵小紅花》。 為什麼選擇這首歌呢?因為歌詞裡有一句話說得真好:「送你一朵小紅花,開在你昨天新長的枝椏上,獎勵你有勇氣,主動來和我說話。」●分享名字的由來和意義 很謝謝親愛的同學們,課堂上每個人都用心地分享了自己名字的由來與意義。 名字是父母給我們的第一個生命的禮物,也代表父母給我們的祝福,還有這一生我們可以實現的夢想。 我的名字「美英」是爸爸取的。不是希望我美麗又英俊,而是爸爸對我的深深祝福。 他一生識字不多,只能靠做苦工來養活我們;有了我之後,他希望我能好好讀書,將來有一天能到美國、英國去留學。我沒有出國留學,但終於靠著努力說故事,到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演講,實現了父母的期待。......(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防人之心不可無」古有明訓,這種防備針對外人是可以理解,若是對屋內的家人則不然。小時候父母教導手足要兄友弟恭、孔融讓梨,大人也儘量做到不偏心,但成年後,各組家庭、各有責任,若是界線不清,帶來的困擾就不是單純一、兩句話可以講得清。 親情界線的門檻很低,但仍需有基本的底線,這其中有如下五種界線:一、金錢界線 一位單親媽媽扶養三個兒女長大,孩子各自結婚成家後,媽媽再覓良緣,婚後大家相安無事。 但月前,媽媽開口向三個子女要植牙的錢,大女兒一聽立刻哭窮,表示自己剛離婚,小孩子需要補習費;兒子說只能給兩萬,請媽媽向嫁得好的小妹多要一點。 小妹很苦惱,她說:「吳老師,媽媽這樣是在分裂我們的感情,公平嗎?我每個月已經給她壹萬貳仟元,多年來她好好地存,絕對夠用,現在卻還不時來要錢,讓我頭痛極了。」 無底洞的索取不只來自爸媽,有的兒女透過爸媽向手足「借款」,然後賬目不清,沒完沒了。二、時間界線......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幾年來,在採訪現場,不論是以照片或影片作紀錄或創作,總會去思考要以哪一種結構的視覺張力,才能還原現場,呈現問題?●環境仍需更多關愛眼神 紀錄片能加強環境議題呈現的深度,也較能多元傳達環境的變遷與時間軸線的比對。另一方面,環境問題的傳達與探討,必須跟著社會人文的脈動,貼近大眾閱聽習慣,才能達到更有效的溝通,對於被紀錄的議題有所助益。 1987年之後,台灣的政治、社會改革步伐,已漸入佳境,但賴以維生的山林、水土、海洋等島嶼環境,仍然需要更多的關愛眼神,當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出現衝突的時候,我們如何做出選擇,需要更高的共識與智慧。 從看到第一眼的影像,經過觀察、思考、視覺語言轉換、製作技術支援,作品組合之後,還要不斷重複檢驗總體效果,審視現場所感受到的憤怒、驚訝、悲傷,是否能不失真?閱聽人感受到了嗎?或者能理解或思考影像表現的內涵,其中又涵蓋了哪些元素與弦外之音,甚至傳達藝術美學。 「自然界的美麗壯闊與色彩,是很難用影像紀錄媒材忠實再現的!人類永遠無法完全複製宇宙間的自然脈動。」資深攝影老師的告誡,多年來,仍縈繞在腦中,就像一句魔咒,也像一道探索影像紀錄本質與價值的指引。 為了傳達長期所做的田野調查訊息,大幅度調整影像作品在媒體平台呈現的方式,透過報導攝影與文字紀錄的力道,再結合電視紀錄片的表現形式,促進與外界的溝通。......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近年來社會出現霸凌的不幸事件,輿論指責學校教育失敗,只是見樹不見林,並不允當。諸法因緣生,霸凌的現象背後有眾多因緣所聚合。就如同每個人先天所帶來的習氣不同,後天生長的環境也不同,所以每人的行為語言想法也必然不同。●教育是人類進化根本大乘佛法主張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清淨、平等、無始無終、不變、畢竟空的;會變的是根本無明和枝末無明,也就是心意識的造作,其影響力稱為習氣。「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隨緣變化的心意識,依於不變的佛性而生起,稱為不變隨緣;心意識雖然會變化,但佛性是恆常不變的,稱為隨緣不變。所以,對於霸凌事件的受害者,我們要給予滿滿的愛心支持,幫助他們早日擺脫心理陰影,恢復正常生活;對於加害者,我們要明確告知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應受懲罰,另一方面,要以智慧和慈悲對待,智慧讓我們知道這是眾因緣聚合的不幸事件,應盡一切辦法防微杜漸,因為慈悲,我們不茍同加害者,卻也不怨恨不唾棄,應盡力輔導。教育是人類進化的根本,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環節,對於提昇生命的品質來說,這已是教育的枝末,不是教育的根本。……(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還記得當年剛畢業的我,懷抱著教育熱血,想要改變學生,實際上,我的教學技巧與經驗不足,連設計一堂完整的教案都還很遜。那天回到當年第一間兼課的國中演講,結束後,我特別走回了當年的起點,站在空蕩蕩的教室裡,想著當年菜鳥阿翔的遭遇……●熱血教師的師道執著我的第一班是老師口耳傳說中秩序失控的惡魔班,有人大吼大叫,有人吹起了保險套,有人脫了內褲放在講台……班上乖乖的同學,不做聲,似乎早已習慣的看著那些唱反調的行為在眼前發生。心中有股師道正氣想要改變少年,後來發現,軟的、硬的、軟硬兼施的,都沒有辦法改變班上那些學業後段者的動機,但我內心有個聲音:「每個人我都要救起來」。結果並不如預期,那些日子,學生不尊重我,也不尊重課堂,學生跟我都好想下課,為了好好上課,我討好班上的大哥大姊,安撫還想要學習的同學。終於體會到,我是老師,不是神,我有我的限制,忍不住想:「我已經這麼認真用心的備課、上課,為什麼台下的你還是不理我?」慶幸的是,十二年後,我還留在教育圈,沒被擊敗,還走入更不想學、更脫序的少年團體、偏鄉社區,進入線上虛擬、更特別的生命;因此,累積了一些經驗,想對當年的自己說……(也為初入教育界懷抱熱情的新手老師們打氣)……(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編按:基金會辦理「生命鬥士說故事」校園巡迴座談,帶孩子向生命典範學習,教孩子正向的人生觀,今年上半年邀請臺灣畫話協會蔡啟海老師和學生現身說法,小朋友的感言很精彩,特與讀者分享。◎面對困境也不放棄希望/陳昱帆(新民國小四年三班)◎令人佩服的蔡啟海老師/謝惠聿(新民國小三年三班)◎對生命更加知足與感恩/葉芯妤(田中國小三年四班)◎學會不亂嘲笑態度要好/◎蔡昀瑾(田中國小四年三班)(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2022照亮心靈線上講座——應變調心,迎向新時代心是一切的主宰,心的力量無窮,善用發現美的眼光,就能看見一切美好;虛心學習心懷感恩,打破框架才有解方,大膽嘗試,勇於修正,處處是提昇的機會,放開心胸,擴大心量,以開闊的心,迎向新時代。時間:111年7月13日(三)晚上7-9時講題:改變心情的姿勢──容易改變的姿勢,可以複製的幸福講師:蔡璧名(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時間:111年7月27日(三)晚上7-9時講題:攝影其實是一種修鍊講師:胡毓豪(攝影家)時間:111年8月17日(三)晚上7-9時講題:看見環境變遷,發現新價值講師:柯金源(國家文藝獎、金鐘獎導演)時間:111年8月31日(三)晚上7-9時講題:讓鯨魚跳舞──妙解親情習題講師:吳娟瑜(國際演說家、作家)時間:110年9月14日(三)晚上7-9時講題:重新認識歷史,迎向未來講師:楊照(作家、文學評論家)時間:110年9月28日(三)晚上7-9時講題:骨力自癒逆轉密碼講師:蔡凱宙(蔡凱宙自然骨科診所院長)時間:110年10月12日(三)晚上7-9時講題:細嚼慢嚥會呼吸──健康的第一步講師:趙哲暘(氧樂多牙醫診所院長)時間:110年10月19日(三)晚上7-9時講題:聰明慢老講師:王浩一(作家、公視旅遊節目主持人)※須事先上網報名(www.taisun.org.tw),演講前mail通知參與連結,請務必確認電子信箱填寫正確。※演講由人間衛視錄影結束後排播。※全系列場次請上官網查詢,洽詢:02-25017722泰山文化基金會※場次若有異動以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公告為準主辦:泰山文化基金會 協辦:人間衛視、臺北市立圖書館 感謝:泰山企業●「書香彰化─與大師有約」系列講座時間:111年7月2日(六)下午2:30-4:30講題:改變未來的夢想力講師:李佳峰(職業魔術師)地點:北斗老人文康中心(北斗鎮光復里光復路216號)時間:111年8月20日(六)下午2:30-4:30講題:當我再次是個孩子講師:吳曉樂(作家)地點:和美鎮公所(和美鎮鹿和路六段337號)時間:111年9月17日(六)下午2:30-4:30講題:臺灣民俗采風講師:林茂賢(台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系主任)地點:埔心演藝廳(埔心鄉義民村員鹿路二段332號)時間:111年10月1日(六)下午2:30-4:30講題:自我關懷—活出完整的自己講師: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地點:彰化演藝廳(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16號)主辦:彰化縣文化局04-7250057#2336合辦:泰山文化基金會02-25017722※參加者請配合政府防疫措施;每場有機會獲得講師簽名著作、參加滿3場有機會摸彩。公務人員及教師可獲得2小時研習時數※場次若有異動以彰化文化局及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