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DF檔案下載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溝通可說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包括我們跟自己、跟家人,還有跟外界的互動,都建立在良好的溝通基礎上。面對職場、社群和各式各樣的朋友,我們得打開心胸,讓自己處在一個比較寬容的思考空間,去理解如何善用「非暴力溝通」來促進交流,你好他好我也好,使自己與整個社會的關係和諧,身心靈獲得成長,否則光是自己一個人獨善其身也沒有意思,不是嗎? 我一直相信,如果連我都不在意自己,誰會在意我?但是,假如我們只關心自己,那「我」又是什麼?因此我們必須先好好照顧自己,再去推己及人,把對自己的善意,也能推展到別人身上,待人友善,這是我這麼多年來追求身心靈成長或修習心理學最大的體悟。當我們想要學習溝通,絕對不是只為了個人成長,而是希望跟所愛的人能夠建立良好的互動,讓他想到我們是友好的、溫暖的,這份關係是舒服的、有建設性的,而不是強硬想把人緊緊抓住留在身邊。 非暴力溝通重點在於:我把自己的身心靈整理好,然後告訴你「我的需要」。什麼是「我的需要」?馬斯洛需求理論認為,最底層是生存的需要,必須先得到滿足,才會追求進一步的安全、歸屬、尊重等其他需要,一直到最頂層,就是自我實現,追求個人成長,發揮天賦,創造更多有意義的人生。 但由於很多人不太清楚自己要什麼,常把冀望放在他人或另一半身上,認為「他應該要知道我要什麼」、「我們在一起這麼多年,你怎麼可以不知道我要什麼」,把應該要自己釐清的事情丟出去,當然不會得到任何正向回饋。如果我們開始觀照自己的需要,生命會從此有所改變。(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現在是一個沒有網路就會煩躁暴怒的時代,鬆散管理,孩子不會聽;軍事化管理,孩子會反抗。最好是先由爸媽訂定合情合理的家規,接下來跟孩子溝通網路的使用就比較容易,更重要的是,從小在家庭裡就形成一種良好互動默契,才可以預防未來網路上癮的風險。 有一回,有家長跟我詢問怎麼解決孩子的網癮時,一邊聽我的分析,卻一邊還在看手機,我立刻跟他說:「可以先把手機放下嗎?聽我把話講完吧!」我們要求孩子要斷網專心念書,結果爸爸媽媽自己一整個晚上都沈迷在網路世界,忘了要以身作則啊! 網路上癮,精神易出狀況;但是現代社會不用網路也不行,因為那是人脈和知識的泉源,若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妨從享受低度網路日或網路社交最小化開始。......(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有天和女兒在牛肉麵店裡共進晚餐時,她問我:「幾歲可以投票,為什麼小孩不能投票?小孩也會被影響啊!」 「我覺得小孩還在學認字看字,生活經驗也還在累積,有很多事情還沒辦法理解,我認為小孩的確還沒有足夠能力判斷耶。」我誠實地說。 女兒不服氣,要我舉出哪些「小孩聽不懂」的事情,我隨口說一些政策會用到的專有名詞。 「那幾歲會聽得懂?大人每一個人都知道嗎?長到二十歲就一定懂嗎?那為什麼年紀到了就可以投票?」她不放棄的追問。(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那次的演講提及「恆毅力」(或稱意志力)說到:「你看重過程,還是結果?」 小時候,考一個好分數,對你的激勵比較大?還是,發現自己竟然又能多熬夜一小時,起床後依然精神抖擻,對你的激勵大?前者,是享受結果多些的人,後者,是享受過程多些的人。 我不是不看重結果,卻很少在結果停留太久。我是那種投入每個時刻,在過程中,享受到一種超越現實束縛的創造快樂的人。 對我而言,只要專注投入過程,就進入「忘我」,那是忘卻肉身束縛,世間苦冷的奧祕之旅。 對於結果的歡喜與慶典、懊惱或沮喪,對於有那麼多、那麼長的路,還需要一步步親自舉步,都不會佔據我的心太久。 好結果,代表前路的步伐是可以承襲的;不滿的結果,代表前路的陰影已經被我「照見」,我需要往內找到原因,也需要再次擬定計畫。 好似,活在一個「福佑」般的信任中,雖有苦難辛勞沾染但不入骨,好似,被熱情以及信任飽滿地擁抱和支持,於是,得以擁有福佑不被苦難入骨。 結果也是重要的。然而,能享受過程的人,能不被結果影響初衷、努力不懈的人,是充滿幸福的。……(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老師,報上說你每個月都會帶學長姐去書局買書?」「是啊,怎麼了?每次上課推薦好書時,你不是恍神就是嫌無聊!」至明一副窘樣:「下次可不可以帶我一起去?」「你國文段考考個二位數,我就帶你去。」 離段考還有一段時間,我沒有特別注意他。只發覺至明上課偶而抬頭傻笑,偶而作作夢。成績公布,他考了二十三分,開心的一路從講桌跳回座位。...... 解散前,我塞給至明幾張圖書禮券:「這是愛的禮物,以後別再為了買書而餓肚子。」至明一個箭步抱住我:「老師,我最愛你了!從來沒有老師送我東西,甚至多看我一眼。我決定要把《水滸傳》裡的英雄畫完,送給你當禮物!」此刻我的眼眶泛紅,感動得不能自己。 「一百零八條好漢要畫好久好久,你可以嗎?」我問。至明低下頭,輕聲的說:「如果我每天午休到你辦公室,你念給我畫,我一定可以畫完!」為了他的這番話,每天中午我把他拉到身邊來,一句句念著《水滸傳》的故事給他聽。 畢業前夕,至明蹦蹦跳跳捧著二本畫冊遞給我,上頭有著歪歪斜斜、塗塗改改痕跡:「給最ㄞˋ的老師:志朗ㄅㄚˇㄅㄚˊ」。我沒有孩子,也沒有學生說過他愛我,甚至叫我一聲「拔拔」。 「我只畫了七十三條好漢,不過我很努力。」至明踢踢腳下的石頭:「以後,我會賺錢買機車,換我載你去兜風。車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赤兔馬,我們一起騎!」 我低著頭,眼淚一點一滴掉下來……(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當天晚上,我們的樂團929有了代表熱音社上台的機會,雖然機會難得,但我的心情相當複雜。當時我對於這樣五光十色的跨年活動,不太能融入,甚至充滿了懷疑,我想到,在這樣寒冷的夜裡,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無家可歸、挨餓受凍著,大家如此盲目地歡樂,為什麼不試著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流浪漢、窮苦家庭呢? 上台前我打了通電話給媽媽,激動地跟她分享我的心情,並且問她我該怎麼做。 媽媽聽完我的抱怨,很溫柔地對我說了一些話:「志寧,在你的未來人生中,這世界會一直出現許許多多讓你不解和憤怒的事情,但你要記住,如果你想要讓世界有所改變,不要放棄與其他人溝通,要認真學習且釐清你的理念,學著如何讓別人聽懂你的話。好好上台唱你的歌給他們聽吧,用你最溫柔且堅定的歌聲!加油!」 媽媽的話,讓原本想放棄上台的我,決定好好地表演。於是我們上台唱了我寫的〈地下道〉這首歌,這是我在台中火車站前補習班上課時,因為經常看到流浪的遊民睡臥在地下道,有感而發寫的歌,我也在台上說了這首歌的故事,希望大家在開心跨年之餘,可以多花一些時間和金錢,來關懷需要幫助的人。......(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孩子是父母的寶貝,沒有父母樂見孩子放棄自己,因此,在要求孩子的同時,是否可以攬鏡自照,看看自己當下「自以為是」的樣子;而當孩子有不同的聲音時,是否也能暫時擱置自己「優勢的看法」,將喋喋不休的雙唇緊閉,打開耳朵與心門,耐心的聽聽孩子的委屈與想法。 也許就是一場真誠的對話,將親子間的距離拉近,將彼此僵化的關係,注入了溫暖的關懷。 孩子的「存在價值」需要被看見,孩子的「興趣與需求」需要被適度滿足,這是身為人的基本權利和尊嚴;孩子不是父母的產品,父母不用一直扮演製造商,能給孩子發展的空間,不只父母輕鬆,孩子也能在發展中成就自己。 如果不想因「自以為是」而在無心之中誤了孩子學習之路,就請張開心眼,與孩子真情的對話,還給孩子一個有尊嚴、做自己的學習人生。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自覺」的父母;讀書會的對話提供一個安全自在的交流機會,往往在彼此真誠分享中,因信任而敞開心門,聽到別人的經驗,自然會有所反思,引發自我對話,自我覺照油然而生,一旦有所自覺,成長就啟程了!(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這些年我帶過不少孩子,看著越來越多小朋友因為「歡樂學習」的理論而降低自己的能力,心裡是很難受的。我但願,他們像我或我的孩子小時候那樣,很自然地經過幾年努力,擁有一個社會人所必備的普通常識與能力。 記得有一次在課堂上,一個喜歡廚藝、手作,卻從來不肯用心於文字、知識性功課的孩子走來,跟我說:「Bubu老師,那首詩我記不起來。我記憶力不好,我媽媽也這樣說我的。」當時,大家正分組忙著,有的做菜,有的讀書。 我在講過書後,正探看各組進度。聽完孩子這段話,想都不想(不想,是因為看多了)就回答她說:「不!你記憶力一定很好,因為,你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記憶力不好』這件事。」她愣了一下,一時無話可說,只好乖乖回去讀自己該讀的內容,不再想辦法找藉口看其他組同學在做什麼事。那一天,她頭一次把該在課堂上記住的功課完成了,因為她沒有分心。......(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全文PDF)......孩子的成長有「關鍵期」和「關鍵任務」,從少年到社會青年初期,都在尋求自我認同,學會如何與父母分離,找到自己的本體,完成自我獨立,否則易成為「媽寶」、「靠爸族」。但權威的父母總會不自覺的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要孩子別自己亂想,「照我說的去做就對了」。 父母過去這樣壓制你,你服氣嗎?那麼,你現在是否如法炮製,用同樣的手段調教自己的孩子?並不是說上一代的教養方法都不對,而是當我們經過自我反省和思辨以後,可以找到更理想的親子互動模式,效果也將大不相同。 因此現代父母也應與時俱進,虛心學習及接納新的關係模式,允許「新舊並陳」,讓家庭系統保有更新成長的能力。譬如我生長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從小被教育「能省則省」,「需要」大於「想要」的價值觀,但服務於美商公司的小兒子經常忙到很晚,一回家飢腸轆轆就直接call外送平台送餐,我一開始不太能接受,覺得想吃飯可以出去買,何必多花錢請人送到家。 但是學商的兒子用成本概念說服我,比起自己開車、停車找食物,不如把時間省下來可以休息,相對提升相處品質,選擇外送除了美味可能打折以外,從各方面來說都是理想的選擇。是呀,我怎麼還執著在自己過去的經驗呢?一個轉念自我修正觀念,往往就是親子相處快樂的泉源! 雖然改變需要時間,無法一步登天,但孩子的成長不等人,父母不能再故步自封、裹足不前!畢竟,父母始終是孩子最佳的心靈輔導者,在陪伴孩子之前,得先從自我改變做起,提升親子互動的量與質,做到用心傾聽、尊重並理解,以及善意回應。「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點文字觀看全文PDF)
(點文字觀看PDF)●2022照亮心靈【線上講座】 應變調心,迎向新時代心是一切的主宰,心的力量無窮,善用發現美的眼睛,就能看見一切美好;虛心學習,心懷感恩,打破框架才有解方,大膽嘗試,勇於修正,處處是提昇的機會;放開心胸,擴大心量,以開闊的心,迎向新時代。時間:111年10月12日(三)晚上7:00-9:00講題:細嚼慢嚥會呼吸——健康的第一步講師:趙哲暘(氧樂多牙醫診所院長)時間:111年10月19日(三)晚上7:00-9:00講題:聰明慢老講師:王浩一(作家、公視節目主持人)※請事先上網報名(http://www.taisun.org.tw,或掃描QR code),演講前傳送直播連結,敬請確認E-mail填寫正確。※演講由人間衛視錄影結束後排播。 洽詢:02-25017722泰山文化基金會主辦:泰山文化基金會 協辦:人間衛視、臺北市立圖書館 感謝:泰山企業●品德與教養【線上】講座時間:111年10月14日(五)晚上7:00-9:00講題:用閱讀陪伴孩子的人生成長痛講師:羅怡君(親職教養作家) 時間:111年11月02日(三)晚上7:00-9:00講題:談道德心的養成地——家庭教育講師:蔡穎卿(親職教養作家) 時間:111年12月10日(六)上午9:00-11:00講題:以愛灌溉出孩子的自信與自律講師:張艾如(心理治療所院長、臨床心理師)承辦:新北市秀峰國小、溪崑國中、永平國小參加方式:活動以Google Meet進行,請事先於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 (www.taisun.org.tw)報名,事先報名僅供主辦單位掌握參與人數;會議連結將公告於承辦學校及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洽詢:02-25017722泰山文化基金會●真愛家庭【線上】講座時間:111年10月29日(六)上午9:00-11:00講題:從閱讀到寫作講師:楊志朗(鹿鳴國中教師)時間:111年11月18日(五)晚上7:00-9:00講題:尊重的分際——釐清什麼能改變,什麼要放手講師:王理書(親職教養作家)時間:111年12月03日(六)上午9:00-11:00講題:學習對話,成為自覺父母講師:方隆彰(親職教育講師)承辦:彰化縣大同國中、螺陽國小、彰興國中參加方式:活動以Google Meet進行,請事先於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 (www.taisun.org.tw)報名,事先報名僅供主辦單位掌握參與人數;會議連結將公告於承辦學校及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洽詢:02-25017722泰山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