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DF檔案下載
追求幸福首先要釐清,什麼因素會讓你感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如前面提到和諧的人際或健康長壽,絕對不是物質或金錢可以全然獲得的。搞清楚以後,你才能調整生活的步伐,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不再迷失徬徨,距幸福的目標愈來愈遠。 2012年天下雜誌所做的台灣人幸福指數調查結果是65.94分,在及格邊緣低空掠過,亦即一般民眾覺得生活沒有多好,但也不致太差,只要有一點「小確幸」,日子過得去就好,跟世界上許多貧窮地區比起來,我們算是中段班的幸福。但這樣就可以了嗎?我們能不能對幸福多一點夢想,期待未來會更好、生活更快樂?相信每個人都有這個心願。 然而,人生很多事未必都能稱心如意,如挪威人很有錢,卻得忍受嚴寒的氣候;尼泊爾很窮,但人民都很快樂。你會發現,這一生我們能改變的事情實在不多,能改的都是小事,如窗簾顏色不對、茶杯材質看不順眼,可以隨時換掉;而不能改的卻很多很多,大半都是自己主宰不了的事,如天氣,你能叫老天不下雨嗎?趕著去上班,卻碰上大塞車,你能怎麼辦?除了生氣、自認倒霉,心情也會隨之波濤起伏,受到很大影響。 所以幸福與否,主要看你自己怎麼想,當外在世界改變不了的時候,唯有改變自己的「觀」和「念」,你的感受就會完全不同!比如我以前很喜歡開快車,每次碰到紅燈停車,我就盯著交通號誌不斷碎碎念:「紅燈你也太久了,還不趕快換綠燈!」一見燈號轉綠,就用力踩油門往前飛奔,直到下個路口遇到紅燈,再度碎念一番。 如此一邊開車一邊抱怨,每天去上班都要經過好幾個路口罵紅綠燈,到了辦公室人已感覺很疲憊,還要打起精神工作一整天,到了下班衝過重重車陣開回家,再經歷一次不愉快,長期下來精神和體力都感不堪負荷。福智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日常法師大力倡導「觀功念恩」,凡事抱持正念,從優點、從溫暖、從有功勞的那一面去思考,盡量從好的、正向的方面去看事情。我決定身體力行試試看,擺脫自己對紅綠燈的怨念,不再抱怨。(點文字看全文PDF)
演講時,我請家長們想一想:當初生養孩子的心願是什麼?大家都異口同聲說,只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其他的什麼都不求。所以,我提醒家長們,現在生氣了、煩惱了,也不要忘記回到愛的初衷:不管他考試考得好不好,考上哪一間學校,只要他健康快樂,其他的什麼都不求! 主任感慨地說,道理容易懂,但是現實生活中很難做到!尤其自己身為老師,孩子的功課不好,夫妻倆都覺得丟臉。先生每次看到孩子的成績單,就會忍不住暴跳如雷甚至打孩子,她夾在中間很痛苦。 我問她,孩子除了功課之外,有沒有別的興趣或者是擅長的才藝? 她說:「功課不好,當然要補習加強,哪還有時間學才藝?」 我笑著說:「記得我初高中時數學很不好,最怕的是sin、cos、tan,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不知如何是好,現在想想,離開學校後這些也沒有再用到了。所以,我們要讓孩子能勇敢地做自己,學自己喜歡的功課,試著放下對孩子的憂慮,祝福孩子,平靜地接受未來所有的機遇和考驗。」 家長如果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困境與難題,那麼這個「相信」就是一個「祝福」,孩子也會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蒙福的。當我們在祝福別人的同時,也可以將安定的感覺,重新投射回到自己的身上,讓自己也獲得安心。(點文字看全文PDF)
修行人以大海為觀修的對境,也喜以大海形容悟境,大海的湛然澄清正如同開悟般廣大湛寂的境界。 心理學家榮格以其臨床經驗認為,水,若就物質層面而言,是生命的源泉;若就象徵層面來說,意味著無意識的內在生命,一種本質的祕密。水之於人,似乎有著不可言喻的祕密。如果我們曾經潛過水,我們必然有種經驗,當潛水完開始往上浮升時,有幾件事會發生,壓力降低、輕鬆自然發生、光線變得明亮、連自己的呼吸聲音都使頭腦變得安靜。 其實,整個海洋,包括它的水流、祕密和深度,都與心識類似。善觀海水者,也就能藉由觀海而觀照出我們的整個心識。(點文字看全文PDF)
1992年我第一次在學校覓得教職,之後八年皆榮幸被賦予導師職,但前三年都接高三,後母難為,常在建立師生情誼、摸熟帶領訣竅後,就得揮手自茲去。在第三個畢業典禮後,學務主任找我過去:「這三年辛苦你了,下學年你願不願帶高一?」 「好,好,當然好!」我忙不迭應好。在那年學期結束前的校務會議上,我在筆記本上一點一點寫下我的夢:教師唯一的產出是什麼?我們種不了稻米,無法製造電腦,亦無法貨暢其流,唯一的產出是學生變得更好,但「好」應是多面向的,為了達到這些「好」,我要導入外師協同教學、要在班會時請職場達人演講、要每學期外宿班遊、還要為他們開電影欣賞社、與孩子們在周末看電影、聊文學、說人生…。那天會議結束後,我的筆記本被自己的教學激情填滿整整五頁,那是我一生志業整裝出發的原點。 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我仍會不時回到那個激情的原點,總在被賦予任務時,感到莫大的光榮。(點文字看全文PDF)
我有一個好朋友,父母親都是高中教師,他上有二名成績優異的兄長,都讀名校,他說,小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喜歡動手做任何事,如換水龍頭、炒飯煮菜等,有一次他隨口說,去當水電工也不錯,卻被父母親嚴厲訓斥並要他學哥哥好好讀書。從此他再也不敢跟父母提起自己的興趣,一路循規蹈矩的讀書,畢業後一直換工作都覺得不對,最後在壯年時期,再去修讀餐飲科,才覺得是真正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感慨的說,如果當初父母親讓他多探索自己的興趣,他也不至於過了這麼多年渾渾噩噩的日子。 有位以前任教學校的家長興奮的打電話告訴我,她的兒子出單曲專輯了。 她兒子就讀國中時,我是學校的訓導主任,她四十幾歲才生下這個兒子,前面三名女兒都很優秀,家境頗豐的她對這個晚來的兒子充滿期待,也努力地栽培。但孩子叛逆,上高中時一所學校換一所,她只好帶著孩子來找我聊聊,我就請孩子說說他將來想做什麼,孩子聳聳肩說:「他們又不會聽!」我說我會聽,於是孩子才說他想去唸藝校,未來想要從事演藝工作。 我為他分析演藝事業可能遇到的風險,孩子也很清楚表達他的計畫與夢想;那天我沒幫這位媽媽勸孩子,而是幫孩子勸她答應讓孩子闖一闖。她是個有智慧的母親,答應後,不囉嗦也不急切的干擾,只是默默的陪伴。一次比賽錄影到深夜,孩子看到遭遇車禍受傷未癒的母親還坐在台下,感動地哭了出來。 「能放下擔憂、能忍受煩惱、能拋卻主觀看法,讓孩子選擇一個我們不是很放心的路走,對做爸媽的人來說有多不容易呀!你們真的很棒,很厲害!」當我說:「你兒子厲害,你更厲害!」她沉默了幾秒才開口說:「沒什麼!」那時已語帶哽咽。(點文字看全文PDF)
一位熟識的呂校長,他的千金也曾是我的學生。他告訴我,這位姑娘因為喜歡韓劇,瘋狂追星、追劇,是時下「哈韓」一族,所以開始自學韓文,結果在大三那年通過高級韓檢。 這對我們這一輩老人家打擊實在太大了!從小被老師逼著背英文單字,一路挨揍,學了十幾年,英文到現在開不了口,而時下的孩子們居然這麼輕易就能過關? 經常關心教育問題的李家同教授曾在媒體發文,認為我國英文教育程度低下,城鄉差距極大,關鍵在於教材及演練。我們這一代的人,當初學習英文,教材很難,文法、克漏字、英翻中、中翻英,天天反覆的折磨。但是最後不但痛苦不堪,到現在英文已經被我拋到九霄雲外了! 所以我認為,動機與環境是最重要的。硬逼著學,強按著牛頭喝水,效果顯然不彰,願意學習才是重點。再來要善於利用環境的誘因,我兒子的同學通過高級日檢用的方法不是補習、制式教材,而是大量的閱讀「日文漫畫」!(點文字看全文PDF)
人與人之間的聯結,難也不難,就是捨與得之間,找出時間來「相伴」。你投資給他們的是時間,兒女歸還的才會是時間,不是忙碌。 喋喋不休告訴孩子什麼不能做?什麼不要做?只會教出叨叨絮絮對我們叫個不停的孩子,得一個心煩。動作慢的童年你一直強迫他非快不可;動作慢的老年他也會如法泡製叫你「不會快一點啊」,得一個心酸。 孩子成長你給足了零用金,他們便只會想到還你老年年金,但你們都希望彼此給的是時間,若沒有,大約只會得一個心傷。 頑皮是幸運,表示他還天真!鬥嘴是幸福,表示你們還有情感!無動於衷,哀莫便大於心死,那就表示這個家冷了,或者他想飛了,再或者他已不動如山像個入定老僧了? 當他有朝一日大步跨出這個家,緣份便只剩年節相聚,頻頻回首否?由珍惜決定吧。你用身教的方式教孩子惜緣了嗎?它比什麼都重要,這樣才會理解相伴。 懂得改用欣賞的心情看著成長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他們的風吹草動,我們把每一天都當成驚奇,他們就不會給我們意外的驚心動魄。 你陪他走過成長的「火焰山」,孩子便會因而懂得陪你度過孤獨的「盤絲洞」,那才叫做溫度。(點文字看全文PDF)
翻開這孩子的聯絡簿,錯字連篇,連抄寫都有很大的問題。 於是前天請她來身邊,一個字一個字重教正確的筆畫與結構。昨天的回家作業,有第一次出現的聯絡簿短文,我先在課堂上帶著全班試寫一小段。 其實最基本的句數,只要完成五句即可,所以大多數孩子幾乎都快寫完了。 但動作慢的她,擔心地喊了一句:「老師什麼時候要交?明天?我寫不完。」果然,這項作業今天她就缺交了。(點文字看全文PDF)
107年大事記
活動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