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4期(2017.01發行)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身為一名老師、一個爸爸,我觀察現今的家庭互動,看到許多隱藏其中難以辨識的教養盲點。而這些教養盲點,往往造成親子之間的衝突,也將孩子從我們身旁愈推愈遠。
盲點之一:我們常把打罵當成教養,以立即且大聲喝止的責罵,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擔憂。可是這樣會讓孩子不自覺模仿大人的責罵姿態,變得情緒不穩定、暴力傾向、過度憂傷等,這些都是打罵教育的產物。但是打罵的效果有限,而孩子也會變得更加難以管教。
  盲點之二:和孩子談條件,這是一件極危險的事。做一件家事多少錢、考一百分拿一百元,把孩子喜歡做的、本來會感到心靈滿足的主動性,全與獎賞畫上了等號。經常的談條件,有一天會失靈,因為孩子想要的欲望更難以被滿足,親子間多了更多的不耐煩與怨懟。
  盲點之三: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會,習慣在責罵孩子後,又接手幫他們擦屁股善後。當孩子們的主動性被動輒責罵破壞了,他寧願假裝什麼都不會,待在原地,等著父母前來救援,爸媽們更放不了手了。
  盲點之四:用3C養小孩,只希望孩子不吵鬧。在現代生活中日常隨處可見,同桌親子間不互動,各自玩手機、平板的畫面,著實令人怵目驚心。要知道,與孩子的溝通習慣,需要從小在每一次互動中建立起。若在該開口聊天時,親子間彼此靜默無語,孩子長大後就索性封閉了溝通的大門。
  盲點之五:忽略孩子的心意。孩子總會有想拿出好表現的時候,一旦受到嘲笑或指責,熱切的心意被抹殺後,於是乾脆兩手一攤,裝作什麼都不會、什麼也不想做。
  盲點之六:把孩子的學業成績或好表現,當成爸媽的驕傲。這些孩子承受著父母高度的壓力,一心一意渴望贏得關愛的眼神,但在始終達不到父母的高標準後,開始會出現自我放棄、冷漠、或恐懼的種種衍生問題。教書多年來,看到太多這類孩子受苦;有的孩子拿到考卷就渾身發抖或哭泣,有的孩子變得冷漠,只在乎成績不在乎其他事物;許多孩子內心隱藏著很大的恐懼,經常吐露出想自殺的念頭;也有孩子告訴我,他在等待時機逃離家庭……

(點文字看全文PDF)

  孩子的成長有其順序和節奏,以青少年為例,他們面對人生各階段的發展任務,大致有以下九項:一、接受自己的身體及所扮演的性別角色。二、與年齡相近的異性建立關係。三、情緒上不再依賴父母或其他人。四、建立經濟獨立的信心。五、擇業與就業的準備。六、發展公民能力所需的智慧與概念。七、發展對社會負責的行為。八、結婚與家庭生活的準備。九、建立適應科學文明的意識價值。其中任何一個發展任務沒完成,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當發現發展過程太慢或停滯,就要趕快修補或介入輔導。
  孩子依附著父母成長,產生依賴關係,成長後他會把這種依賴狀態複製到自己的人際關係中,形成一輩子的影響。所以你要了解你的孩子是屬於以下哪一種依賴型態:
  「安全依賴」型的孩子會認為自己有價值,而別人也是值得接納、信任的;容易建立或維持親密的關係,與人相處融洽。「焦慮依賴」型的則對自我常持否定態度,對別人卻是正向的肯定,總覺得別人意見比自己好,需要別人的肯定才能自我肯定,人際關係比較拘謹,但是喜歡幫助別人,也喜歡獲得別人的讚美。
  「逃避依賴」型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受歡迎,對人也持負向的態度,覺得別人都是不能信賴、不可靠的;不願意親近別人以免被拒絕,因而人際關係較疏離。
  至於「排除依賴」型的孩子有正向自我概念,覺得自己很好,卻拒絕別人,認為別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人際關係中偏好獨立,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不喜歡依賴別人,也不喜歡做太多自我表露。

(點文字看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