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DF檔案下載
身為父母親,什麼是我們可以給孩子最重要的態度? 第一個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生命中不論遭遇多少困頓或挫折,其實都不是問題,只要我們擁有主動積極的心情,願意去面對、不斷地在學習,使自己更加成熟,甚至變成個人特質。因為所有的知識、技術終將會過時,唯有面對挫折的容忍力,與人溝通協調的整合力,才是其他人無法取代的能力。 再者,即使孩子現在課業的表現好,也只是應付未來所需要的很多能力中的一小部分,無法擔保他將來能找到好的工作,甚至也不保證能否好好的活下去,只有鼓勵他不斷為自己加分,以免現有的優勢很快就變成明日黃花,為時代所淘汰。 因此,我們要為孩子展現一個具有熱情、願意學習、有主動性的人格特質,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身教,是否經常在抱怨工作或埋怨同事,無形中傳達「工作是件痛苦的事」,或是一副「只要賺錢,快不快樂無所謂」,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觀念和態度。假如我們每一天都能懷著熱情去工作,孩子當然會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嚮往未來能夠跟爸爸媽媽一樣,貢獻所長服務社會。(點文字看全文PDF)
1961年,在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任教的心理學教授班都拉(Albert Bandura),曾與研究夥伴召集72名幼稚園小朋友從事實驗。 一個個小朋友分別被帶進遊戲室,學習如何用馬鈴薯圖章印製卡片。當小朋友專注學習時,一位研究人員大搖大擺走進遊戲室的另一角落,實驗安排兩種情境,一是研究人員安靜坐下組合桌上玩具;二是對一個5呎高的充氣小丑又吼又叫、又踢又踹。 十分鐘過後,小朋友被領到第二個遊戲室,內有許多新奇好玩的玩具,他被告知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玩具玩,才剛選定,還來不及玩,另一位研究人員馬上衝進遊戲室,宣告這些玩具是為其他小朋友準備的,他不可以玩。接著,這位小朋友就被帶到第三間遊戲室,裡面除了各種不同玩具,還有一個三呎高的充氣小丑。 聰明的看倌們應已猜到這個實驗結果,目睹研究人員對充氣小丑又踢又叫的小朋友,很明顯地將心中怨氣出在充氣小丑身上。往後實驗,不管將情境改成觀看影片還是親眼目睹,都得到相同結果。(點文字看全文PDF)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任何的語言,比不上一個真心的擁抱與理解。你只要好好地溫柔溫暖地擁抱他,告訴他:我愛你,極端憤怒的情緒就會慢慢沉澱下來。和孩子的溝通,最重要的是能理解他們,好好地給予和對待,順孩子的性,說孩子聽得懂的話。 孩子用他們的生命讓我們學會自省,使我們對生命更懂得珍惜與感恩。只要我們能多給他們一點時間,理解他們、陪伴他們,他們也能努力活出自己的如來!(點文字看全文PDF)
既然是教〈森林最優美的一天〉,那當然就要到森林裡去上課,尤其我們學校位於柴山的登山口,怎有不上山的道理。 帶學生上山,除了能貼近課文中的內容外,其實還有其他目的,首先是解決國中生「材與不材」的兩難困局。這種困境的判別依據常流於分數一項,分數高的稱之為有用,分數低的稱之為無用;學校也是如此,升學率高的稱之為明星學校,升學率低的稱之為流氓學校。這樣的結果導致學生死命讀書,個性與才氣都暫時拋諸腦後,學校不需講求品格教育,只要想盡辦法衝高升學率即可,這印證了莊子所說的:「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爬山可以超越這種「有用」與「無用」的迷思,分數不再是唯一的價值判斷,體力與耐力改變了此一窘境。有些學生發現自己原來不是樣樣都能第一,甚至是需要別人幫助的;有些學生發現自己雖不善於讀書,但對於體能有著充分的自信;也有學生體悟到,原來書本之外的世界可以這麼美麗。在認識自己之後,去除了分別心與執著心,則可跳脫材與不材的兩難局面,如此將可成為大用,進而讓理想與現實合而為一,走向實現志向的逍遙境界,這即是教育的本質。(點文字看全文PDF)
青少年心理學家馬西亞(Marcia)在1980年代就提出,每個人進入青春期都會面臨自我認同的七個危機及課題: 第一、向前看或停頓不前:具備前瞻性的時間觀,能體認自己必須頂住壓力與時俱進;反之為混淆的時間觀,希望時間趕快過去,難題也跟著過去,不斷拖延該完成的作業等。 第二、自我肯定或自我懷疑:自我肯定者有能力將自己對自我的了解與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加以統整,而能自在地作自己。自我懷疑者則對自己的表現很敏感,不是過度自大自戀就是疑神疑鬼,甚至完全不顧他人的感受,造成不必要的尷尬與冷漠反應。 第三、角色嘗試或角色固著:能體會生命中各種不同角色及相伴隨的期望與任務;或是提早固著於某種角色,無法在不同的需要下彈性調整,以致損害了生活的適應力。 第四、對未來任務的預期勝任:能在時限內克服困難,完成答應別人或師長交付的任務,並發展出持續一輩子的恆心與毅力;或是變得無所事事,放著優異的能力不用,整日閒蕩、散漫度日。 第五、對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接受自己是某種男性或女性;或是性別混淆,不確定自己的性別、性對象,兩性相處上時感到不自在。 第六、有獨立判斷的領導與服從:能勝任領導角色,也能接受他人領導;或一味盲從,會在威權要求下無法抗辯地做出違法或傷人害己的事。 第七、人生信念的形成或喪失:開始選擇自己的人生哲學(或信念、宗教信仰),建立持續一生的內在支持;或喪失理想又對社會強調的價值(如考名校、高成就等)懷疑、鄙棄,造成生活沒有重心,一切都搖擺不定。(點文字看全文PDF)
現今的孩子們除了讀書考試,便埋首於電玩、動漫與手機,他們的世界少有對他人的觀察與體恤及對生活的感動與思索。 報載許多考生一遇到這個題目,千篇一律地,爺爺奶奶都突然辭世了,其實「作文」與「創作」差異相當大,寫文章是「有感而發」,將生活中的點滴裁剪拼湊,一篇作品於焉產生;作文則反是,題目一發下來,幾十分鐘內必須迅速完成,這是「發」而有「感」,難度高得多了。 坐在考場內,靈感遲遲不至,真是要人命!所以別怨靈感老是爽約不報到,而是平日裡恍惚度日,對週遭發生的人、事、地、物,完全無感,視而不見啊!(點文字看全文PDF)
曾經有個挑著擔子到處賣膽子的人,有一天,走累了,在渡船頭休憩,突然,他注意到一位神情頹喪、身形羸弱的年輕人。 年輕人望著河,突然起身,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河水打在年輕人的身上,並且逐漸淹沒了他的腰身,挑夫情急之下,顧不了自己的擔子,快步衝進水裡,一把拉住了年輕人。 挑夫是個人生歷練豐富的人,當他把年輕人拉上岸,聽了他悲慘的遭遇,從擔子裡拿出一個用布巾包裹的膽子,送給了年輕人。 「有了這個膽子,我真的可以不被鄉里的流氓欺侮?有了這個膽子,我老婆真的會回來?有了這個膽子,我的債主都不再來逼迫我?」一身落魄的年輕人越問越激動。 只見挑夫的嘴角閃過一抹神秘的笑容說:「那就看你怎麼善用它了,記住,不要打開,放越久,效果就越大。」(點文字看全文PDF)
104年大事記(點文字看全文PDF)
好書推薦(點文字看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