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DF檔案下載
基金會本此理念二十五年來持續傳播正念善念,推廣生命教育、心靈教育,重視典範學習,傳播真善美的種子。 台灣社會近年批評、對立不斷,躁動不安,名嘴夸夸而談,甚至消費者對服務人員頤指氣使所在多是,我們需要以正念善念看見別人,相信善的價值,傳播善的亮光消融不安。敦厚、溫暖、真誠、有禮,人性良善的一面值得努力宣揚。 我們自己就是種子,提昇自己,讓周遭更好,世界更真善美,自己的生命也更有意義。(點文字看全文PDF)
董事的信念(點文字看全文PDF)
25年大事記
●對大眾推動心靈成長美好人生,首要是身心平靜安定,從心靈上下功夫,才是根本。藉由講座、雜誌,探討生活的安身立命之道,讓個人對自己生命的態度有深刻的省思。●在校園推廣生命教育透過生命典範學習,影響教師及孩子,為老師再注入愛的能量,及教孩子正向的人生觀,孩子學到自我認同,關懷他人,而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欣賞人生。●對家庭推展親職教育父母是孩子生活的導師,孩子的價值觀及習性在家庭中養成。我們透過講座及課程,建立家長正確的教養觀,親子間有更好的互動,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點文字看全文PDF)
生命的意義何在?每個人在人生路上碰到問題時,都會想去尋找答案。在學校裡,老師就是扮演「人生的導師」的角色,但離開學校後,唯有重溫孔孟、老莊,把經典中的人生智慧作為圭皋,我們即自有做人處事的分寸,自能找出安身立命之所。 有一次在校園裡碰到一個以前教過的學生,他走過來跟我打招呼:「老師,您還記得我嗎?」坦白說我教過的學生太多了,記不起來,便笑著說:「我記不記得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還記得你自己嗎?」學生聽了嚇一跳,從此以後見到我就遠遠避開。因為這個問題太大了,就像所謂的生命意義,很多人都感到茫茫然,或是得過且過,很少人深思:這到底是不是自己所要的人生?(點文字看全文PDF)
凡是有意識作用的生命,都有某種程度的覺性。人是覺性最高的生命體,具有追求真善美的動力。 人的覺性表現於「知─知覺」、「情─感覺」和「意─醒悟」,知情意的淨化便是真善美。 當今世界已進入全球化、資訊化和市場化的時代,淺盤文化和混淆價值觀讓人們變成無根的浮萍,在消費取向的名利大海中載浮載沉,心靈無所依託,覺性的提升,正可以切中時弊,實現人生的真善美。
「自覺」是人的本能之一,沒有人可以給他人「自覺」。「自覺」一直存在自己心中,頂多是等著被「喚醒」而已,如同蒙塵的寶物,所有的學習都只是幫忙撢去表面汙垢,讓它的原貌得以重現。 而要回歸內在真實的學習,需要「時間」與「空間」,前者代表是否對自己有足夠耐心,後者意指能不能夠開放地面對自己;若能充分開放,對身邊的存在與發生自然就會敏察、接納;有足夠耐心,就能慷慨地多給自己一些時間,陪陪自己,在獨處中單純地與自己對話,於是,自己的內在就能時時和外在的發生,產生有知覺的交流。 一旦真心發覺每一個當下都是覺察的契機,人的心力自然回到自己,會先去檢視自己當下的狀態,而不會想要說教,甚至要求、指責他人。(點文字看全文PDF)
有學者認為生命的層次是從「物質生命」、「生物生命」到「心理生命」,構成一個「自然人」,再往上為「藝術生命(文化人)」、「道德生命(道德人)」到「信仰生命(宗教人)」。「物質生命」就是我們的「肉體」;「生物生命」是我們的內分泌及生理需求。 「物質生命」及「生物生命」造就我們成為一個「工作人」,我們希望孩子不要懶惰,要工作、要勞動,不能只是讀書,要像佛家所說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如果不動,就表示你死掉了。所以我覺得,要先讓孩子養成勞動的習慣,再引申到更高意義的「勞動神聖」以及「職業無貴賤」。「心理生命」就是知覺,是要教孩子成為「理性人」,也就是不會受到自己內分泌、情緒或知覺的控制,而能理性思考。 台灣不缺理性人、工作人,缺乏的是從理性人、工作人向上的提昇,做一個文化人、道德人,成為君子。想要提昇,第一要務就是要推動「藝術教育」,這是生命教育成功的一大關鍵。我喜歡以「朱銘」為例,他從雕刻神像起家,直到成為國際級的大師,也不忘把美推廣到全台灣,所以到處舉辦研習,在金山成立了美術館。我在大師身上看到他的專注、堅持、努力、創新,是生命教育的典範。(點文字看全文PDF)
很多人從小讀書的過程是一連串的挫折經驗,聽到「讀書最樂」反而感到十分諷刺,就好比對不會游泳的人說「游泳真快樂」,同樣毫無意義,因為這是一個需要訓練的娛樂,只有學會了,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讀書也是一樣,要體會到讀書樂趣,一定要透過一些訓練,第一步要先學會看懂字,字有字義,詞章有詞章的意思,看得懂之後閱讀才會開始有樂趣,接下來便是去了解其中更深層的意義。 我小二時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時根本是看不懂的,比我大十一歲的大哥就用說書方式搖頭晃腦念著:「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念一段就解釋一遍,一個晚上才講一頁不到,讓我聽得十分入迷,接下來我每天都在等大哥回家講下去,但久等不到,忍不住自己把書拿出來看,奇怪的是,除了看懂了講過的部分,還沒講的部分好像也看得懂,就這樣,看一下想一下,沒想到竟然漸漸看懂了。 原來一個人經由簡單的指點開了竅,就能從完全不懂直接超越過去,就像旱鴨子一旦學會了游泳,就成為身體的技能之一,即使偶爾會生疏,卻永遠不會失去。讀書也是如此,只要你曾經享受過讀書的樂趣,任何時間你都能找到讓自己樂在其中的好書。你可以一個人靜靜的享受,也可以邀集幾個朋友一起分享書中天地,完全沒有時間和年齡的限制。(點文字看全文PDF)
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很容易影響他以後怎麼去看這個世界。因此,我們是否真心的、無條件接納孩子,不拿他和別人比較,不過度干涉他,能夠承認他就是他,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從他的角度去思考,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在這個價值紛亂、多元的社會當中,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留給孩子好品格,比千萬家財更能帶給他幸福的人生。即使你是一名不起眼的基層工作者,只要好好工作,把認真、踏實、勤奮的工作態度傳承給孩子,就能內化成他本身的能量及特質,散發出更大的生命價值!(點文字看全文PDF)
【我們的使命】健全人生觀念,開創和諧生活。【我們的信念】從心靈下功夫,對生命有覺察、有思索,以光明正向的信念、善的價值,找到生命的正面意義,打造美好人生。(點文字看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