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DF檔案下載
自從開始從事農業的發現之旅,我有機會看到自己以前所不知道也不認識的臺灣,驚訝於臺灣之美。因為全世界所有的熱帶植物向北延伸,直到臺灣落腳為止,所有的寒帶植物向南延伸,也在臺灣最後停住,如此交會出十分豐富又精采的生態花園。光是烏來這一座小小的山頭,就可以從山腳的蕨類植物到山頂的針葉林,看到高低溫差極大的各種寒熱帶植物。 由於臺灣島是600多萬年前,受到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共同推擠而浮出海面的陸地,土地所含的微量物質和能量仍很年輕,相較於中國大陸或印度、歐洲那些古老的陸塊,我們的地質剛好處於較穩定又很有活力的時期,所以在這塊土地上很適合耕種,所生產的糧食,其實是可以自給自足、富強國力的。這就是我們從臺北、花蓮、臺東,一路所見的美好景象,也一直想努力告訴大家,臺灣是眾神祝福的島嶼,也是生物的諾亞方舟。我們何其有幸生在這裡,與這片土地上所有的生物共榮共好,請別再忽略、糟蹋了自己的稀有價值! 這幾年因房地產炒作與投機,造成農地不斷流失、荒廢,讓人感覺很可惜。我們一直相信,農業是長期的,必須用時間溫柔的跟土地交換一個大未來,但工業不能,房地產也不能,一旦這塊地變了,再也種不出東西時,就無法再回頭了。 所以我們今天所能做的,就是及時的掌聲鼓勵,關注那些在臺灣各地默默耕耘的農人,因他們守護農業就是守護了土地。讓我們一齊幫助臺灣的農家,走出一條精彩的道路,讓他們做自己,把自我的風格找出來!(點文字看全文PDF)
有一次陪伴兒子北上到台灣大學參加科學營隊。將孩子送到學校後,我就從門口搭計程車回娘家。司機從照後鏡不斷的看我,讓我坐立不安,此時他開口了:「請問你是老師嗎?我可不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呢?」我心想,一般人總認為老師應該無所不知,其實老師也只有在自己的專業上有心得罷了。 他問了一個頗專業的問題:「請問您,火星上有沒有黑洞?」 我回答:「真抱歉!這個問題,我不清楚耶!不過司機先生你真的很會問問題ㄟ!」 司機先生高興得沒看到紅燈快亮了,一個緊急剎車,我的身體往前一晃,正好看到司機旁邊的座位上,放了兩本科學雜誌,其中一本是《牛頓》。 我驚訝地問他:「您都看《牛頓》雜誌啊?」 司機先生笑著回答:「這是我兒子在看的啦!我也跟著一起看、一起學,這樣和孩子聊天時,才有共同的話題呀!」司機先生開始說起他和孩子的故事…… (點文字看全文PDF)
我發現孩子們有時候不太會處理負面的情緒。有時連大人自己都處理不好了,更何況孩子?有些事情說的比做的簡單,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好說,輪到自己,往往什麼冷靜、寬恕、低調、認錯都忘記了,又何必苛求孩子呢? 當他面對責罵,同儕的眼光、保護自己的態度,往往會把一個孩子變成刺蝟,他不懂得如何處理,所以決定反抗。因此,我選擇同理、傾聽、但是堅持立場,心態調柔,由他的角度入手:「老師知道你心裡不好受,但是老師之前已經明令公布,中途也提醒好多次、給了很多次機會了,這樣的行為會危害到其他人權利,規定不能為了任一個人更改。每個人都有做錯的時候,有沒有從這件事學到教訓?這才是最重要的。」(點文字看全文PDF)
我有電腦恐懼症,大學時電腦三修才過,九十一年時,唯一進步是關機動作從拔插頭進步到強制關機。那年幸運通過市區高中初試,複試要考電腦筆試和實作,跟老婆說:「放棄好了,我拼不過年輕人的。」 「好不容易在一百多人裡,篩到剩下八人,放棄了,多可惜?」然而我只有七天可以準備,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學會word、frontpage、excel…等六種軟體,只好請學生當家教。大概有分泌腎上腺素和腦啡吧,七年馴服不了的巨獸,七天內朝夕相處,成了趴在腳邊的寵物,牽著我走向夢寐以求的學校。 那時起,我要求自己一年突變一次,有時是學詩,有時是不再對下屬發脾氣,因為知道,人生數十寒暑,十倍速的時代等不及我慢慢演化,真的要開始視突變為常態,否則一下子就會變成擋路的大恐龍。 荷蘭植物學家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認為,一個新種的形成,往往只需要很少數的突變。種的形成主要靠這些非常偶然又「恰到好處」的突變。 是的,一輩子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可能就是──「恰到好處」的突變,一輩子對自己狠一次,狠狠的脫離舊的殼,可能是一週看完一本原文書、可能是戒了數十年的菸癮、可能是決定學會烏克麗麗,然後,我們會進化成更好的自己。 我們或許都曾經當過爛人,可是不代表我們不能改變。是的,一輩子對自己狠一次。我們能一直突變,進化成更好的人!!(點文字看全文PDF)
當1×1×1…乘了十次,它的答案不增不減;但若是1.1×1.1乘十次之後,它的總值卻成為2.59,也就是說只要每次進步一點點,不斷累積後,成就值會擴張成原來的2.59倍。 若懶懶散散,這裡少一點,那裡少一點,就像冷水煮青蛙,終究被煮死而不自覺。1與0.9差距不大;1與1.1也是相差不多,然而同樣相乘十次,0.9變成0.34,用一千萬元來比喻,努力者財富會變成2590萬元;不斷打折者將只剩340萬元。 乘十次,若以年為單位,只經過十年,兩者的差距已擴張成7.61倍,時間更長差距更可怕。所以,不必羨慕他人財富多,只要肯給自己機會,誰都會擁有財富的。月薪三萬元,靠省吃儉用,降低物慾,月存三千,堅持十年,用複利計算,它將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再用這筆錢去投資,還是以十年做單位,前後二十年,精進者已可無憂過活,懶散者可能債台高築,或擔心中年失業;或活得毫無尊嚴。要成為巨富,非天命不可;要三餐足,睡得穩,口袋有內容,只要努力就會有,妄想不勞而獲?絕無可能,這是天道。(點文字看全文PDF)
我們常只關注生命中讓人感到不滿、挫折、負面、不順心,或失落的片段,並放大了這些黑點對我們的影響。同樣的,我們也常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孩子,常關注的焦點不是做對了什麼,而是犯了什麼錯?從小的教育不是從零分向上加,而是從一百分向下扣,在錯的地方畫上一個紅色的大叉叉。 即使是讚美也大有玄機:「雖然你碗都洗了,可是地板拖不乾淨!」「雖然你考試成績有進步,可是還是七十幾分!」「雖然你人是回來了,可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請問,我們看到的是黑點還是白底呢?當我們以這樣的眼光看孩子時,他會怎樣看待自己呢? 腦性麻痺患者孫嘉梁的母親,如果也只看到這孩子的限制,他不會成為聯考狀元;而日本無手無腳的乙武洋匡也不可能成為富朝氣又有幽默感的人。(點文字看全文PDF)
「原來幸福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這麼近,只是我們忘了,便那麼遠!」 年紀一站越過一站,三十、四十、五十,不得不說歲月催人…老,本該慢了,但多數人仍不聽指令快快快,但我懂!練習將生活的步調真的慢下來,停一下,在生活中望、聞、問、切一番,時而佇足,時而凝眸,積累出許多「可以告人」的美好生活體驗,很多人以為我沒有固定工作等同不工作,如此「放得下」,其實我只是換了工作形式,工作在工作時必要,但不工作時它就不必要,我可以用爬山、打球、泡湯、浮潛、溯溪填補空白處,彩繪色澤繽紛。(點文字看全文PDF)
我不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但會要求他對自己做的事負責到底。曾經在自助餐店看過一位媽媽強迫女兒吃青菜,女兒一邊吃一邊哭著把菜吃完。但我認為,孩子不吃要好好引導,強迫她吃,會對吃青菜留下壞印象,以後更不會主動吃青菜。 我的兒子天生的愛吃,甚至一般小朋友不喜歡吃的藥,他也愛吃。他有個壞習慣,吃飯的時候,總是將愛吃的菜盛得滿滿一碗。但孩子的胃納是有限,當菜吃不完時,該怎麼辦呢?許多父母會代勞,將孩子吃不完的飯菜吃完,但我可不。吃不完沒關係,收到冰箱裡,下一餐熱一熱再吃,得先把上一餐未吃完的菜吃完,再吃新的菜。 兒子會盛超過他所能食用的菜量,這是一種貪心。為了教導、改變他,我們先依他想吃的量將食物放在盤子裡,告訴他,他的分量不會有人搶著吃。他只能從分給他的部分夾菜吃,但若最終吃不完,就公開給大家吃。經過這樣,他大概可以感覺出來自己的食量,盛菜就比較適量。(點文字看全文PDF)
我向來節儉純樸,不崇尚名牌,不會為了炫富而買了不需要的東西,經常告訴女兒金錢不是炫耀工具,自我價值與幸福生活會比炫耀的名牌重要。女兒心裡很清楚哪些是自己想要的,還是需要的,當她懂得如何運用與支配自己的金錢,就不會為了愛炫及跟流行,胡亂花費,讓自己入不敷出。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對孩子身心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在孩子對重要他人產生模仿和認同開始,父母要演好孩子領航員的角色,協助孩子與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學習,累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資產。(點文字看全文PDF)
2015照亮心靈講座「傳播真善美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