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DF檔案下載
不管你有多少夢想,比如你可能想出一本書,或是辦一場演唱會,夢想多大或多小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現在就得開始行動。而且一定要把目標訂在一年之內,具體寫出完成日期,然後全心全意地放掉許多瑣事,投入計劃之中,直到這件事情完成,就如同電影《再見了!不聯絡》一句經典對白:「我們總是低估了一年內能做的事,卻高估了十年後能做的事」。 我們一般人習慣把人生分成青年、中年、老年三個階段,很多事情都會想推到退休以後再來做,很可能就拖到生命終結,再也來不及實現了。因此我建議大家,把一年當作一生來過,在這一年裡面,盡可能地去完成這一生最想達成的願望,當你做到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人生又是一個新境界!(點文字看全文PDF)
內人讓孩子從稍微懂事就常常進廚房幫忙,從簡單的挑菜做起,既能略為減輕在廚房的工作量,也可以讓孩子從基礎的工作得到成就感。在此同時,親子之間一邊閒聊一邊準備晚餐,也增加了很多相處的時間。 當然,孩子在廚房裡也造成了不少麻煩,如大兒子幫忙顧火但是忘記時間,把鍋子燒得焦黑,鍋裡的燉牛肉也只得進垃圾桶;小兒子打蛋掉到水槽裡,第一時間卻立刻逃回房間;小女兒打破碗而被割傷手,在又擠又熱的廚房嚎啕大哭,嚇得老婆一頭大汗。就算如此,她還是堅持要孩子們進廚房幫忙,因為這是最貼近每一天生活的機會教育。 孩子漸漸進入小學高年級的階段,我們也把廚房的學習提升到較高的程度,從原本幾乎與火源無關的準備材料,轉變為簡單的煎蛋、煮麵、炒飯等等,讓他們逐步瞭解瓦斯爐的使用方式與安全注意事項。 不管成果是好是壞,兩個孩子有了廚房用火的初體驗,熟能生巧,就慢慢進步了,或許不是料理天才,但是能夠煮麵、煮水餃,稍微照顧自己,也算是很不錯的成果了。小女兒就有樣學樣,進廚房學著怎麼煮菜,她倒是很有天分,不常下廚,卻很會做菜,每次端出來的料理,都讓我們很驚豔。(點文字看全文PDF)
「沒時間」這三個字我怎麼看都像藉口,閱讀最多是一種習慣,事實上我們心知肚明,浪費的時間遠比拿來閱讀的多得多。伊朗有句俗諺說得好:「浪費時間等於把黃金往外扔掉。」在他們眼中,知識可能才是真正黃澄澄的金條吧。 一小時就有魔法!天天一小時,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小時,十年就會有驚人的效用;讀書有時候不止是讀書,還是聚在一塊的親情,在一起的美好記憶,彼此分享的愉快氣氛,我們可以經由它把有意義的價值觀傳達出來!我因而提早與兒女談到「想到」或者「需要」的道理,「利用財富」或者「擁有財富」?只此一生真的非演得如螻蟻一般不可嗎?隨著孩子的成長,以前他們不完全懂的義理,經由歲月催熟了,彷彿慢慢懂了。 讀什麼書?年幼時我是沒有多大意見,想讀的全都能讀,但慢慢長大之後,我便會適時提醒他們,讀「經典」比較好,因為時間真的不夠用,與其亂無章法的讀,不如閱讀好書。 我喜歡「有主題的閱讀」,這是竅門,我毫不保留的教給孩子,我建議他們以一年為基準,讀歷史、人類學、文學、環保與科學等等,融會於心,便會發現這些學問都可以據為己用的。(點文字看全文PDF)
生活中所發生的對某人影響重大的事件,一般稱之為此人成長過程中的「里程碑」;由於它的發生往往足以改變這個人的「自我概念」、「生活態度」與「人際關係型態」等等,故絕不能等閒視之。 身為父母師長者,若碰到此種情事,常因震驚、難以接受而慌了手腳,不知如何繼續與子女相處下去;若彼此都一昧沉默,採取迴避、掩蓋態度來因應,盡可能表現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則生活中就會多出一項不可碰觸、不可言說的「特殊脆弱點」,導致彼此關係更為疏離、難解,這並非是協助子女成長之良方。 遇子女發生「重大創傷事件」時,我們宜有正確的「幫助子女渡過哀傷期」的意識。此時向精神科醫師或學校輔導人員請求諮詢是很必要的,主動陪子女接受精神科門診(包括家族)治療更是最有助益的;可惜的是現今社會上仍有很多對「精神科」的刻板誤解,以致阻斷了這條最便捷的求助管道,常拖到症狀嚴重,不得不送醫時,已錯過療癒的好時機。(點文字看全文PDF)
面對「少子化」的情形,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不論食、衣、住、行,甚至心理和情緒壓力都被照顧得很好。然而,這些被照料得很精緻的孩子,「長大」卻成了他們的難題。 在這個「慢熟」的氛圍中,延長了父母對子女「忍不下心」、「捨不得」的關愛,這是一種很特殊的親子互動,父母放不下孩子受苦,孩子也不願面臨成長的學習和社會壓力,繼續配合著父母的安排、照顧,漸漸地,長不大的孩子,變成了父母的甜蜜負擔。而長得大的孩子,便自我展翅高飛,因為父母早已提醒他:「找到自己的興趣,好好發展,爸爸和媽媽會把自己照顧好,未來不會成為你的負擔!」 新世代的孩子,往往被教育得很明白自己的需要,更清楚自己的權益,這也是上一輩很感歎的部分:「他們很自私,把自己顧好就好,從未想到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需要……」、「我孩子還要我們需要什麼自己要講清楚,他不可能花力氣去猜想我們要什麼?而且即便講出來了,並不代表他一定能實現,因為他還要看自己的狀況來評量、決定……」 這些例子,不禁令人反思,無條件的愛,只為教養出這種本位主義很強的孩子嗎?或者我們可以在養育過程中,適時地教育孩子參與家務,偶爾也可以拒絕他的要求,在互動的關係中,教育他知所進退呢?(點文字看全文PDF)
記憶是人類有趣的朋友之一,透過記憶,我們學習、我們交朋友、我們累增知識,然而,記憶也是很主觀的記錄,當年,由於年幼無知或是不明白真相,以致有些記憶跳接,或選擇性失憶,還有的是被自己的記憶所欺騙而不自知哩!...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故事,若一切順遂愉快,那真的是恭喜啊!但若是有些記憶深層的晦暗處,只要抹去上面的灰塵,就能重新找到明亮瑰麗的色彩,讓自己樂於接受、勇於突破和再次跨越。 人生的幸福感往往就是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發現裡,值得繼續探索啊!(點文字看全文PDF)
拍照,捕捉美的畫面最好的方法,就是從身邊做起,功夫練好了,轉移陣地受到新的視覺剌激,將更敏銳,更明白如何取捨鏡頭。看似平凡的東西,也許取景、構圖對了,就變成傳世傑作。練習看光線,熟悉光的強弱、對比、角度、色溫,再用構圖取捨、組織、佈局,自然而然你就提升了。 只怕不做,不怕屢做屢錯,錯誤是成功的養分,懂得吸取養分,錯越多,未來成就越大。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天道酬勤。想通了,就起而行,收割之前,辛勤工作;看不透、想不開,就繼續挑戰。(點文字看全文內容)
(編按)教育現場有許多用心的老師,以生命影響生命,用多元創意的教學法翻轉教學,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回給孩子,讓每個不同特質的孩子都能走出自己的路,有足夠的能力面對人生!本會於暑期辦理的「生命教育教師研習」將邀多位充滿熱力的教師分享,以下特選二篇教學札記,讓讀者先睹為快。一、看!「ㄚ知」變成了「我知」 曾經有記者問我:「阿倫老師,您教出最成功的學生是怎麼定義的?」 「努力實踐自己夢想的學生,就是我最成功的學生。」 「難道您沒教出考上醫科的學生嗎?」很明顯這個回答不是他想要的。二、改變生命的階梯 孩子需要肯定、需要有事做。 這一個大型階梯已然提供他們改變的階梯。我確信他們正步步爬上階梯,努力向上。(點文字看全文PDF)
2014照亮心靈講座「看見台灣,看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