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不是要求,而是邀請【泰山身心成長之友電子報819】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泰山文化基金會 泰山身心成長學苑∼以正向信念,帶來美好人生

 

愛不是要求,而是邀請

文/朱芯儀(視障諮商心理師)

(本文出自《泰山真愛家庭》第100期)

 

  她的爸爸年輕時是一位非常嚴格且自律的紳士,即使現在行動不便,至今她聽見父親的呼喚,仍會害怕自己又被抓到做錯了什麼。

●同理心的神展開

  下班回家,老爸爸生氣的跟她說著,公園裡的人很沒禮貌,嫌他胖,居然還伸手捏他臉頰上的肉,但中風坐在輪椅上的他卻連揮手擋掉的力氣也沒有。

  她心想這點小事跟她在公司受的氣怎麼能比,還想趁機教訓父親一頓,督促他以後要勤加復健。

  但是,當她看到爸爸撇過臉時,眼裡閃動的淚光,無力垂在腿上的手隱隱發抖,想到年輕時絕對要衣冠體面才願出門的他,把到嘴邊的話吞了回去,嘆口氣,握著他的手說:「我知道你心裡很不好受。」

  隔天,她趕著出門上班卻發現忘了帶車鑰匙,於是匆匆返家,想悄悄把放在桌上的車鑰匙拿走,一抬頭就看到爸爸正坐在輪椅上看著這一切。她縮起身子,等著每次重覆上演的罵她粗心大意的斥責聲,沒想到這次卻聽到爸爸平靜的說:「別慌,以後小心一點就好。」

  她不解的問我:「我爸怎麼變了?」

  在我看來,她用了一個神奇的魔法,就是「同理」。她先站在父親的立場體會他的生氣,於是父親也開始站在她的角度理解她的慌張。

  人性就是這樣,你上道他就會比較上道,當你先到他的世界去感受,他也會開始願意伸腳走進你的世界裡。

  下次,當想說:「那個人怎麼那麼沒同理心,他應該……」,請記得,同理不是要求,而是一種邀請。希望對方有同理心,就請先發出同理他的邀請吧!

●讓他安心做自己

  但也有人這麼問我:「我同理了啊,我知道男友缺乏安全感是因為早年家庭到處搬遷的變動;我了解老闆掌控慾特高,是因為曾有很多失控的失落,然後呢?我就不能跟他們計較,就要順著他們嗎?」

    「同理」絕不等同於順從、包容和原諒。如果是想要幫他一把,希望他更好,那就只有同理,才能幫助我們變得更有智慧,更知道如何使力,更彈性的變換姿態。

  「同理」,不只是想著「我要給」什麼,而是給「他需要」的。唯有同理,才有可能用巧勁的對症下藥。

  看到孩子被動等安排的作為,了解他曾被霸凌的經驗,你知道不需用力激勵他要有競爭力,不用硬要他學習更多社交技巧,而是使勁盡力營造安全自在的內在環境,讓他開始長出真正的自己。

  面對老是不願溝通的伴侶,懂得他總被罵有耳無嘴、說話也不被重視的過去,你知道一再催促他開口,只會造成更退縮,曉以大義感情經營之道也無用,你會了解,給予更多耐心和等待,營造一個「讓他敢說真心話而不會被評價」的關係才是治本之法。

(本文出自《泰山真愛家庭》雜誌第100期,閱讀更多《泰山真愛家庭》文章→https://reurl.cc/bGvW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