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泰山身心成長之友:《泰山真愛家庭》112年4月號出刊了!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泰山文化基金會 泰山身心成長學苑∼以正向信念,帶來美好人生

  給泰山身心成長之友:《泰山真愛家庭》112年4月號出刊了!

   突破困難的勇氣來自於自信心,孩子的自我形象來自身邊的重要他人,覺得自己被信任、接納,自我價值感就會提昇;本期真愛廣場,曾端真教授的〈讓愛暢通,溝通無礙〉一文,提醒父母和孩子溝通時,不必講太多道理,平常鼓勵孩子說說生活瑣事、表達意願,不要否定他,比講道理更重要;別顧慮這麼做會失去權威,而是要讓孩子感到安心、被重視,日後更有勇氣表達自己、面對困難。

  一個社會對專業者尊重的心態,能鼓舞職人精神,鼓勵多元發展。陳乃菁醫師在〈尊重專業,鼓勵多元發展〉文中觀察到,高齡社會下長照服務員的報酬提高,從業人員得以安身立業,有助於此行業成長;社會上尊重每個行業的風氣更成熟,有助於孩子在求學階段敢於發展天賦,平常心看待輸贏。

  面對意見衝突時,要先處理問題,還是先處理內在?將薩提爾模式運用在處理家庭教養問題多年的實踐者李儀婷,在〈化解衝突的內線法〉文中分享「內線法──內在、界線、方法」口訣,先覺察自己內在的情緒狀態,釐清界線,再找方法解決;若內在不穩,寧願先放下問題不處理,避免火上加油。

  網路世代的孩子,成長環境與父母有極大的不同,尤其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受荷爾蒙影響,內心常處在極不穩定的狀態,他們內心的苦,就算關係親密的父母也難以理解。柯書林心理師在本期〈聽!誰在暗處無聲吶喊?〉指出,有些在家會跟爸媽抗辯的孩子,來到診間,會說自己丟爸媽的臉,若孩子動不動吼叫、冷漠等,都是在求救,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愛。當代父母的挑戰,在於聽懂孩子的無聲吶喊。

  高齡社會來臨,什麼是追求長壽的健康心態?本期〈樂活老年,越忙越起勁〉一文,作家王溢嘉以美國素人畫家摩西祖母為例,八十歲才開始畫畫,傳世的作品有四分之一是一百歲時所畫,「天天有事做」是長壽關鍵之一,她曾公開表示,自己若沒有開始畫畫,也會去養鷄,讓自己有事忙,生命更精彩豐富也活得更久。

  運動健護教練甘思元〈運動是一種生活方式〉文中認為真正的體育課應該包含心理與身體教育,培養運動習慣,讓人一輩子受用。羅志仲〈東西變少,快樂就變多〉一文,記錄自己清理七、八千本藏書,只留下四百本,將大房子換成小房子,分享有意識的清空練習的心得。以及本會生命鬥士說故事心得徵文四篇小朋友精彩作品。

  本季刊一、四、七、十月出刊,請上網閱讀或到圖書館索取,敬請加入泰山之友社群(https://reurl.cc/4pV932),電子雜誌即時閱覽;歡迎助印本刊,傳播真善美的理念,郵政劃撥帳號:15039974,戶名:財團法人泰山文化基金會。精彩內容,歡迎閱覽!

本期精彩內容有:(歡迎上基金會的網頁閱覽,也有電子版可下載喔!)

●讓愛暢通,溝通無礙——曾端真(諮商輔導教授)
●尊重專業,鼓勵多元發展──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
●化解衝突的內線法——李儀婷(薩提爾模式實踐者)
●聽!誰在暗處無聲吶喊──柯書林(臨床心理師)
●樂活老年,越忙越起勁——王溢嘉(作家)
●運動是一種生活方式──甘思元(運動健護教練)
●東西變少,快樂就變多──羅志仲(教育工作者)
●說我行,我就行──本會生命鬥士說故事心得感言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