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化基金會 泰山身心成長學苑~以正向信念,帶來美好人生
隨緣自在,不做無謂煩惱
文/鄭振煌(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
(本文出自《泰山真愛家庭》雜誌第113期)
我曾經在印度搭印度國內的班機,早上十點的班次竟然等到晚上十點才起飛,天氣什麼都正常,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可能發生。印度導遊說:「忘記台灣!你現在在印度。」導遊的話很有哲學,在印度如果還是用台灣的思惟,你一定很痛苦。
●現法樂住,時時專注在當下
佛法有句話,教我們「現法樂住」,「現法」即現在的情況,「樂住」即心平氣和的、安詳地安住在其中,我們唯一擁有的是當下。不要拿昨天、昨天晚上、前一秒鐘的事情來跟現在比,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就算前一秒鐘再快樂、再怎麼風光,或多痛苦、多沮喪,都已經不是這一秒鐘的你了。
每一件事情都是不斷在改變,而且每一件事情都是可以改變的。「現法樂住」就是提醒我們,唯一能得到解脫的就是這當下,當下此時此地呈現什麼樣的實相,接受它就對了。
《西藏生死書》中有一個描述人的慣性習氣非常生動的「人生五章」,出自尼爾遜(Portia Nelson)的詩〈治療內心的小孩(Healing the Child Within)〉。
1.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掉了進去。
我迷失了……我絕望了。
這不是我的錯,
費了好大的勁才爬出來!
我們在煩惱、失敗、痛苦時都說:「這不是我的錯!」、「都是你不對!」人生的過程有太多的坑洞,我們掉下去了,不能夠接受事實,總在怨恨、埋怨,花了很長時間才平復情緒,我們都是這樣子,抱怨、抱怨,永遠把錯誤指向別人。
印光大師說:「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閒談不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安忍不動,反躬自省,以智慧和慈悲面對一切人事物。接受實相,這是智慧和慈悲的表現,一方面讓自己和對方不把能量浪費在無謂的煩惱上,一方面解冤結善緣,隨緣自在,自利利他。
2.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假裝沒看到,還是掉了進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會掉在同樣的地方。
但這不是我的錯。
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爬出來。
重踏覆轍,吃了第二次虧,還不肯承認自己的錯。習氣形成人的自我中心和盲點,若不斷除,鐵定要繼續吃苦。譬如,大家都知道菸不能抽,酒不能喝太多,毒不能吸,但許多人照常抽菸喝酒吸毒,賠了老命,都還不認錯。
3.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兒,
但還是掉了進去……
這是一種習氣。
我的眼睛張開著,
我知道我在那兒。
這是我的錯。
我立刻爬了出來。
放下過去,活在當下,接受現實,現在是什麼就接受它,才有時間和心力解決問題。
一般人對問題的處理態度有五部曲;拒絕→憤怒→討價還價→妥協→接受。光是處理自己的情緒,就要花掉很長的時間,怎有可能解決問題呢?如果永遠不接受事實,就永遠不能解決問題。接受事實並非逃避或忽視問題,而是讓自己的心情冷靜下來,才能看清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禪修的要領是先寂後照,心不寂靜,就無法觀照到實相。但是我們一碰到問題,往往是拒絕或憤怒,不能冷靜分析問題、處理問題。
聖嚴法師開示說:「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唯有接受事實,才能處理問題,處理完問題,就船過水無痕,放下一切,正念分明,活在當下。有反省能力的人就可以面對問題說:「啊!這是我的錯。」
●覺察反省,錯誤中學習成長
人生第三章就說,我掉進洞裡,終於有了反省能力:「這是一種習氣…這是我的錯。」一承認習氣難改和自己犯錯,很快就爬出了坑洞。
有問題不要緊,這是一個事實、一個現實,這是因為我自己的關係,坑洞在那邊,別人不掉下去,為何我總是掉下去?我承認錯誤了,我就不會繼續把精神、力量,放在沒有意義、不能夠改變現實的事情之上,我就有力量採取對策,就立刻爬出了洞。
4.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繞道而過。
人生的第四章,終於覺悟到,真糟糕,害我掉下去那麼多次的坑洞還沒有填好,看到那個坑洞,坑洞在那裡,我繞過去就是了!那裡有一個陷阱、有一個習氣,我繞道而行就解決了問題。
5.我走上另外一條街。
坑洞在那裡,走上另一條街,就避開了問題。大乘菩薩行者會怎麼辦?進一步拿起鋤頭把那個坑洞填平。這個叫作菩薩,他看到眾生的苦難,就等於看到自己的苦難,在眾生的痛苦之中看到自己的責任,拔苦予樂是菩薩的慈悲行。
我們可以把「人生五章」當作一面鏡子反看自己,習氣使我們不肯承認自己會犯錯,這是人生的第一章、第二章;如果肯認錯,這是人生的第三章;到達人生的第四、第五章,如果能改過自新,有所覺悟,就不會再吃苦。
(觀看第113期精彩文章由此去→https://reurl.cc/aLpp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