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開展篇】
高三那年,我對未來充滿困惑,雖然準備投考醫學院,卻不能忘情於人文科目。
我家裡窮,父親做工維生,當醫生可說是脫離貧困的好方法,但我對醫學一點興趣也沒有,上生物實驗課,連一隻青蛙都不敢殺,很難想像以後要幫人家打針開刀。相反的,課餘時我經常窩在圖書館,浸淫於各類典籍,想像自己是少年亞里斯多德;我喜愛文學創作,同學們視若天書的新詩,我含英咀華,領略文字之美。
然而到了高三,升學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我被淹沒在考試與分數之中,只能割捨摯愛。我每天板著臉聽課,悶悶不樂,被國文科南華老師看了出來。有天課後,老師請我吃飯,席間,她靜靜聽我眼神發亮地抒發胸中塊壘,像母親看著學步的幼兒,表情充滿了期待與驕傲。等到我演說完畢,她嘴角揚起,語氣溫和但堅定地跟我說:「你的才華終有不可掩抑的一日,但眼前必須沉潛,好好準備聯考!」
聽了老師的話,我恍然大悟—文學的路可長可久,不必急於一時,應該收心唸書了。窒悶的空氣之中,寫週記成了宣洩的管道,而南華老師是最忠實的讀者;別人交差了事,我一寫七、八頁,學報紙評論時事,用新詩體記下生活感受。
在老師的鼓勵之下,我順利考上醫學院,沒讓家人失望。當醫生的這些年,我不敢說自己的醫術有多高明,但我總是用真誠的態度,竭盡所能幫助病患、關心家屬,像老師當年對待我一樣。閒暇時間,我不學同事玩音響、打高爾夫球,有空就讀書、寫文章,因為我知道,這方面的潛能是經過南華老師「認證」的。
我沒有辜負老師的期待。一年多前,我擊敗了眾多文學院出身的好手,得到報社主辦的新詩首獎。頒獎典禮上,南華老師託人捎來賀卡,我想起老師關愛的慈顏,忍不住淚流滿面,在眾人面前把功勞歸給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