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化基金會 泰山身心成長學苑∼以正向信念,帶來美好人生
上醫治未病~呼吸順暢,免疫加分
文/楊麗華(中醫博士)
本文摘自《上醫治未病,健康好EASY》
(後附9/19(六)下午楊麗華老師在佛光山員林講堂演講訊息)
世界衛生組織(WHO)不斷的呼籲:「健康不應該只是沒有疾病而已,更應能積極促進身心、社會全面健康的發展,取得生活與生命的平衡點。」根據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指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而經醫生檢查、診斷有病的人,則占20%,所以全人類有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當今社會有一個相當龐大的族群,身體雖有種種不適,但去醫院檢查後,卻未發現器質性病變。他們確實感到不適,甚至影響到正常的生活。他們不斷出現軟弱無力、疲倦不堪、胸悶易煩、頭痛頭暈、嗜睡不昧、負面思維、記憶不良、扭曲思維、善忌不樂、易怒不安、四肢無力、眼睛疲勞、呼吸不順、腰痠背痛、腸胃不適、口乾口臭、抵抗力差、易感風邪、咽喉腫痛……問題,說有病嘛,卻查不出來;說他健康嘛,問題卻不少。
所以中醫一直在堅持「治未病」的扶正袪邪概念,因為一個人雖然還未患病,但卻表現出某種疾病的體徵及軀體與精神的適應能力異常,就應該從「未病先防」做到「既病防變」的防範與治療,這是防患於未然,並非等疾病發生了再去做治療。
中醫認為免疫力就像人體的正氣,只要正氣足,就能抵擋百病;反之,若缺乏正氣,就容易受到疾病干擾。《黃帝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不僅來自臟腑氣血的調和,與先天的體質、後天的營養,人的內在思想、環境氣候、生活作息、情緒、睡眠、濫用藥物、暖化危機等,都有密切的關連。
因此「預防疾病」,在中醫臨床上首重養生、維護正氣,防患於未然,如此一來不易發病,或雖病亦不重矣。
尤其現代世界性的暖化危機、空氣污染,還有「人我關係」的微妙,遇有聽不慣的話、看不下去的事,一言不合便反目成仇……,都造成很多疾病的出現。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個人的精神意識上,不要讓情緒時時產生太大變化;這些情緒會直接從心理影響到氣機,再從氣機影響到我們的生機。在中醫來講,情志的調理,是非常重要的釋放與維護。
免疫力是人體依靠自己力量來抵抗外來疾病的防禦機制,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只要情緒穩定、減少負面思維,飲食作息有節,就表明人的正氣足,是抵擋疾病發生的關鍵。
另一方面,天地的變化時時都會影響人氣血運行的關係。中醫講天人合一,人與生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份,要活得健康就要服從天地運行的規律。當我們了解人可以依四時養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生活規律,那麼「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我們在四季天氣的變化當中,就可以預防百病,讓疾疫不易生起。
【秋季保養小撇步】
時序入秋最惱人的莫過於喉嚨癢、咳嗽不舒服、鼻子及皮膚過敏等等困擾全家人的問題。在中醫觀點裡,秋天的燥熱之氣最容易傷肺,肺為驕臟,喜濕惡燥,所以秋天養肺是十分重要的居家保健,宜多補充水分加以滋潤,並且儘量避吃寒性的瓜類,可以常吃白色食物,如百合、杏仁、川貝、白木耳等潤肺食材,則可緩解秋燥帶來的不舒適。
☆★☆★ ☆★☆★ ☆★☆★ ☆★☆★ ☆★☆★ ☆★☆★
中區「智慧生活」系列講座
時間:109年9月19日(六)下午2:00-4:00
講題:上醫治未病~呼吸順暢,免疫加分
講師:楊麗華(中醫博士;《上醫治未病,健康好EASY 》作者)
地點:佛光山員林講堂(彰化縣員林市永裕街2號)
主辦:泰山文化基金會、佛光山員林講堂
洽詢:02-25017722泰山文化基金會、04-8320648佛光山員林講堂
*為防疫之需,敬請事先上網報名,並配合防疫措施(實聯制)、全程配戴口罩。體溫超過攝氏37.5度或未配戴口罩者無法入場。
*公務人員可認證2小時學習進修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