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回首頁
搜尋
繁體版
簡體版
網站導覽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但不影響網頁內容陳述,如開啟JavaScript,可得到視覺與特效的最佳瀏覽,
列印功能:請按下ctrl + P開啟列印視窗,或由工具列中選擇列印功能,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IE7或Firefoxc或Chrome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左方向鍵(←)。
跳到主要內容區
:::
搜尋
繁體版
簡體版
回首頁
網站導覽
Toggle navigation
關於本會
認識我們
泰山身心成長學苑
出版品
大事記
公開資訊
訊息公告
最新訊息
活動總覽
泰山真愛家庭雜誌
影音專區
電子報
徵文欣賞
敬師徵文
家長教養妙招
生命鬥士說故事學生心得
《實在ㄟ堅持》讀後心得
:::
從認識自己開始,學習與他人對話【泰山身心成長電子報765】(110/7/30發行)
泰山文化基金會
泰山身心成長學苑~以正向信念,帶來美好人生
從認識自己開始,學習與他人對話
文/賴佩霞(中華好好說話學會創辦人)
後附
8/4(三)下午
賴佩霞
老師線上講座
盧森堡博士認為,每一個人天生都是友善、溫暖的,不會沒事就開口罵人、講出難聽的話,把自己搞得沒人愛。漸漸長大後之所以會說出傷人的話,使用上述這些暴力型語言,往往是後天學來的習慣。你我很可能都一樣,從小聽慣了類似的語言,長大後不知不覺跟著講,也就順理成章。
因此,我們完全沒發現這些語言會傷害自己身邊的人、激起對方的反感,進而引發衝突。而當衝突發生,我們也常會認為挑起爭端的是對方,不是我們自己。事實上,即便爭端真的是因對方而起,但也與我們的回應方式有關。
我之所以跨入身心靈領域,一開始是因為跟母親的關係處不好,又因為父親長期在生命中缺席,造成我心理上的疏離感,後來走進婚姻面對接踵而來的問題,更讓我急欲擺脫痛苦的人生。於是,我開始在心理學尋找線索,慢慢學習跟原生家庭和解,也處理了許多兒時的傷痛。
在接觸心理學之後,我開始展開自省與自我對話,成為了今天更健康、豁達的人。不過我也發現,如果只是專注在「做自己」,在誠實表達的過程中,雖然能找到心理的平衡,但往往也容易刺傷他人,尤其是身邊最親近的家人、好友、工作夥伴。有些家庭會因此而發生糾紛,很多職場上不必要的誤會也因此而起。於是,我接著又踏入非暴力溝通的領域,研習如何增進「對外」的關係,如何與別人進行良善的溝通。
第一次接觸非暴力溝通,我感受到心裡強烈的共鳴。為了更深入了解其精髓,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蒐集資料,最後選擇參加一個為期十天、完全沉浸在課程裡面的國際培訓營。透過盧森堡所創的非暴力溝通四大步驟,學習善用溝通的語言,善待身邊的人,以及最重要的,關心自己與身邊的人,進而發現我們所共同擁有的良善本質。
首先是觀察(Observation),也就是具體的說出自己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完全不夾帶個人偏見、價值觀與評斷。
其次是感受(Feelings),也就是當下「真正的感受」,與你的記憶及過去曾經歷的一切無關。
第三是需要(Needs),也就是弄清楚自己內心到底重視的是什麼。
第四是提出請求(Requests),這裡指的,是具體告訴對方,希望對方採取的行動。
這四個步驟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接下來你將發現,觀察、感受、需要及請求這四項要素,我們可能以為自己懂,但對大多數人來說,走進每一個步驟都像是踏上一個陌生的領域。因為從小到大,這些要素都被我們忽視,沒有人告訴我們它們是如此重要。
(本文摘自《我想跟你好好說話》一書)
☆★☆★ ☆★☆★ ☆★☆★
2021照亮心靈講座《線上課程》
時間:
110
年
8
月
4
日(三)
下午2:30~4:30
講題:
好好說話,溝通好幸福
←點此報名
講師:
賴佩霞
(中華好好說話會學創辦人)
【線上課程】需事先報名,請至泰山文化基金會網站報名,本活動以zoom直播,請先下載軟體,活動前會發送會議室帳號及密碼,請確定報名資訊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