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化基金會 泰山身心成長學苑~以正向信念,帶來美好人生
3個減壓小練習 讓中年的你不再鑽牛角尖
文/柯書林(臨床心理師)
(後附4/23(六)下午柯書林老師在佛光山員林講堂演講資訊)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網路專欄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2584)
關於人生一輩子之種種變化,向來是發展心理學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Eric Erikson透過跨文化跨種族所研究出赫赫有名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sycho-social-developmental theory),更清楚明白地將人的一生分為各有其發展任務(developmental task)的8個階段。
然而隨著人類平均餘命愈活愈長,8個階段似乎不太夠用。於是他的女兒Joan Erikson,又整理了一本「生命週期完成式」,將人生發展延伸出第9階段。最妙的是,於此階段欲成就之任務,竟是「能否坦然面對人生一系列發展任務之無法達成?」
也就是說,當一切美好的人生目標都未能達成,我們該如何自處?
●優秀的你,別讓「腦補」帶錯路
相信不少讀友在大半人生中都曾深深相信(至少我自己曾這麼認為):要是能夠躍上某個「高度」,達到某些具有指標性的標竿,那麼等在後頭的人生路,就會好走多了。
然在問了愈多前輩後發現,有關「第三人生」的真實狀況是:少了為子女累,沒了被工作纏,以為孩子養大就可以環遊世界說。未料,只剩青春不復的身體,還有在身旁相看怨懟,不顧又有罪惡感的老病家人。
這令我想起某次大學同學的聚會,席間不免聊起各家近況。
「我家老爸最近脾氣愈來愈不好,可能因為之前是權威醫生吧。雖然他的記憶力略有退步,但推論力絲毫不減,常在腦袋裡自行補充情節讓劇情合理,網路上稱此為『腦補』,」一位大學教授同學講起這麼一段。
原來是這位同學的老爸日前打電話來劈頭質問,「你們回來,要到我房裡整理沒關係,但東西不要胡亂移動!」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的同學,忍不住嘀咕,「我們沒有移動爸的東西啊!」
「我真的沒有要怪你們整理我房間,但問你媽說沒動,你們也說沒動,我也沒動,那難不成是東西自己長腿跑了?平常我都固定放在桌上,現在怎麼找都找不到啊!」同學老爸認定是有人敢做不敢當。
後來他們在房裡東翻西找,發現東西被收進某一抽屜中,同學老爸才恍然道,「啊,是我自己上次整理刻意收到這兒的……。」
所以同學說他老爸只記得之前習慣固定放的位置,卻壓根忘了某次曾心血來潮地改了擺放。唉,曾經身為醫學權威,錯誤地「腦補」反而比一般長輩更加嚴重。
●第三人生,過得「不怎麼好」才正常
其實小時候求學(第一人生)之所以能過不多久就忘卻憂煩,並非心胸寬大,而是因為生活處處都有充滿未知的新鮮事來幫助「分心」。
待長大出社會後(第二人生)還能夠勇敢走出挫折,泰半憑藉驚艷地發現只要有心拚搏,就有機會下一個拐口見到那個愈來愈強的自己。
至於退下職場的「第三人生」呢?
捫心想想吧:在經歷大半人生之風風雨雨,飽嚐各階段的受困無助後,世間絕大多數的人事物,當然變得不那麼新奇。於是在「第三人生」想如孩提時那麼易被新鮮事物給「分心」的可能性便大幅下降,就算心裡知道應該「轉念」,就腦袋運作而言,就變得格外困難。
加上隨著生活點滴而累積下來的一大堆經驗,理所當然會自認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所以在理解事物的心態上,不自覺地就愈來愈固執。遑論無人能閃過的身心代謝減緩,更讓到此階段的生命,全都無一倖免得遇見那「辦事效率相形低落」的自己。
所以不得不服老(甚至生病)的必然挫敗,還有連想轉個念頭也沒辦法時,要有優質的「第三人生」,當然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喔不,該說是「過得不怎麼好的第三人生」,其實才比較正常。
在臨床接案經驗中,頭一、二人生發展較為順利者,對於第三人生要如何發展會比較關心,於是在碰上註定不順的第三人生,反而容易更不甘心,於是成為心理師客戶的機率反而比較高。
所以比較尷尬難明言的是:屬於第三人生中的高危險群,正是持續關注此議題的認真讀友啊!要知道,因重視此議題而可撥空閱讀者,表示多已完成第二人生中的層層關卡。試問還在為第二人生四處奔走者,就算想看,也分身乏術啊!
閱讀至此,若您心頭正為隱隱感覺到自己第一、第二人生還稱不上大成功而暗暗慶幸著,那就更得小心喔。因為在社會中,相對成功的人,往往都覺得自己還不夠成功。
●第三人生不辛苦,多打幾個洞吧
試想在一張紙上打一個圓洞,人人都會注意該洞。即便打兩個洞,也不免還是聚睛於這兩個洞。那如果打了一大堆洞呢?哈哈,那就成了草間彌生的藝術傑作啊!
原來,人生難免有碰上困難,但若沒有其他人事物可以讓腦袋暫時取代焦點,執念就必然產生。面對困難已經夠辛苦了,要是腦袋持續不甘心,豈不苦上加苦?
說穿了,第三人生正是驗收在克服第一、二人生不時受苦中,有否養成「擴充連結」,幫自己的人生地圖多打幾個洞的習性。
無論是往內深化培養,讓心安住當下,即便感受到有些活動讓身心無法負荷,也不因此感到捨不得。抑或是往外擴充建立,用小目標讓自己保持微忙望態,不斷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兩者都很好。
因為以上這些練習,都能讓念頭停在鑽牛角尖的時間,不至於太長。如此一來,心病或可慢點上身喔!
●邁向第三人生的3個減壓小練習
1.修練不厲害的厲害
面對年輕後浪一波接著一波,與其看不慣他們沒有傳統規矩地亂來,能否要自己試著在批評指教前,先費點心神找出其亮點所在,找出對方「不厲害的厲害」。
2.靜靜咀嚼苦痛的滋味
四竄不停的念頭,不只讓人心煩,還可讓神經傳導素與內分泌失調,進而讓已經受損的五臟六腑加速惡化。不妨透過各樣管道,與具有超越性的終極點(例如更崇高的人生目的:信仰)連結,才能與眼前苦痛共存。
3.彼此依賴
過了數十年成功自主的生活,到了晚年只能逐漸依賴別人,這個結局似乎有點殘酷。於是得練習在生活安排中,時不時讓自己願意與其他人保持互動,的確是第三人生中值得努力的目標。
☆★☆★☆★ ☆★☆★☆★ ☆★☆★☆★ ☆★☆★☆★
【中區】智慧生活系列講座
時間:111年4月23日(六)下午2:00-4:00
講題:品味第三人生的福氣
講師:柯書林(臨床心理師)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b242q3
時間:111年5月21日(六)下午2:00-4:00
講題:知足人生與我的養生
講師:舒國治(作家、美食家)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6ZVZkb
時間:111年6月18日(六)下午2:00-4:00
講題:關於高齡:如何為自己與父母做好準備
講師: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55k5Ev
地點:佛光山員林講堂(彰化縣員林市永裕街2號)
洽詢:02-25017722泰山文化基金會或04-8320648佛光山員林講堂
備註:需事先於泰山文化基金會網站www.taisuin.org.tw報名,參與者請配合實聯制並全程配戴口罩;如遇疫情升級,將改為線上辦理,並公告於官網。
※公務人員可認證2小時終身學習時數、教師研習時數申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