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7期(2020.04發行)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隔週,我約了她的家長一起進諮商室,這是第二次見面,上一次是幾個月前他們帶孩子第一次來晤談時。這幾個月,我一直很「用力」地在孩子身上工作,以為孩子的狀況僅在她自己身上。
  我們四個人在諮商室裡,我瞄了一下始終低著頭的孩子,故意跟她父母說:「這段時間以來,她的狀況一直沒改善,而且我覺得有退化的跡象。我想瞭解一下,這段時間以來她在家裡的互動狀況?家中有沒有發生什麼大事?」
  兩人先是面面相覷,接著互相推託,要對方回答我的問題,隨著後續的談話,漸漸地開始出現互相指責,感覺得出來,他們試圖努力掩飾對彼此的「怨」,但大概是積怨已深、已久,那怨氣根本無法藏匿。
  送走父母後,我獨留下孩子。「我覺得好丟臉,家裡吵不夠,連來這邊也要吵……」她低著頭說。「但比起看到他們分開,妳寧願看他們吵架,對吧?」她終於抬起頭來看我一眼,隨即又低下頭去,喃喃地吐了一句話:「如果不是因為我生病,他們早就離婚了!」我知道她沒說出口的話是「我好了,他們恐怕就真的散了!」
  對這孩子來說,她的憂鬱症能維繫父母婚姻、維持家庭結構完整。她透過犧牲自己,用「讓自己生病」的方式,使父母有「一起救孩子」的共同目標,將兩個大人拉在一起,暫時不碰離婚這件事,滿足孩子對「爸媽還在一起,沒分開」的小小盼望。從事校園輔導工作近二十年來,這樣的劇碼,年年看到、不斷上演。

(點文字看全文PDF)

  心理學家發現,學習力不僅與大腦迴路活動有關,更和個人的心理狀態屬於「固定型心態」或「成長型心態」有互動連結。美國史丹佛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在所著的《心態致勝》一書中提到,「心態」(mindset),很多時候便是阻礙人發揮潛能的關鍵。
●心態影響面對困難挑戰
  卡蘿教授在一個實驗中讓一群孩子去做超出能力的任務,例如讓三年級的孩子去做五年級的數學題,觀察他們解題過程中的腦波反應。她發現,面對困難時,受測者馬上分成兩群;一群孩子遇到難題時,腦波就冷卻下來,他們心裡想著:「這個好難,最好別碰,以免不成功時更令人氣餒又難受。」另一群孩子的心理反應是「哇!好難喔,但越難我越要挑戰,即使不成功也沒關係,因為過程就已經很有趣了!」他們解題時的腦波非常活躍,大腦像是被點燃般多數細胞都興奮起來了。
  進一步研究發現,第一群孩子屬於固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他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天份與才智是固定的,無法強求,也不該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另一群孩子屬於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他們相信人是會成長的,只要自己認真努力加上重覆不斷練習,就能超越自我,能力可以一直提升。
  她持續追蹤這兩群孩子後來的發展,發現固定型心態的小朋友,成績越來越差,因為他不願意挑戰有困難的事情,一旦碰到挫折就很容易放棄,所以學習、表現均不理想。而成長型心態的孩子,不但成績越來越好,在人際關係和社交方面,也越來越樂觀自信,朋友越來越多,不像固定型心態畏畏縮縮、缺乏自信,朋友也越來越少,影響EQ的發展。

(點文字看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