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6期(2020.01發行)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點文字看全文PDF)

  時代不同了,現代父母皆願意放下身段,努力吸收各種親職教育和心靈成長的資訊,設法去接近和瞭解自己的孩子,不像過去那麼講究權威、與孩子之間有很大的距離。但不管我們多用心陪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還是免不了會遇到許多問題,不斷向父母抱怨壓力太大,這使得父母們壓力更大,而要解決這一層層壓力,只有靠真愛!

●真愛,擴充更多正能量
  所謂的真愛,不只是我們很熟悉的溫暖、關懷和親密情感,還要再加上智慧。因為愛,我們願意為家人付出,每天辛苦工作,甚至假日還花時間參加成長課程,希望給家人帶來更多幸福快樂。可是滿滿的愛,有時也是一種壓力,例如擔心孩子出狀況、表現不好,自己會受到指責,希望孩子發展的好,希望孩子不學壞,種種的期待都是無形的壓力。
  如果我們的心,總是充滿了情緒和壓力,就很難平靜穩定地去聆聽及觀察孩子的需要、覺察自己,或是關懷其他家人的狀態,更無法穩定自我、開展智慧,我們的愛就無法展現。所以佛家說:靜、定、慧,心安靜了,人的思覺才會愈來愈穩定,面對問題自然能想出更好的方法,產生更好的智慧,甚至激發出自己原本就有的潛能,開展更多的機會。
  二十多年前我剛成為心理諮商師,並在大學擔任教職,常為學校的諮商輔導中心輔導感情困擾的個案,那時候的大學生失戀,只要找人傾訴,哭一哭就好了;可是現在大學生不一樣,一失戀反應都十分激烈,衝動傷人或墜樓等令社會震驚的事情,時有所聞。
  有人說,是不是現在的孩子抗壓性比較低?原因很多,但不管是什麼原因,這個世代的孩子,雖然從小就備受父母呵護、疼愛,享有很多過去沒有的社會資源,但也由於社會日趨多元、複雜,競爭壓力愈來愈大,孩子們所處的環境與挑戰,也遠比我們那個時代來得更加困難。
  以人際相處問題來說,以前遭遇到霸凌,頂多是被一小撮人羞辱、欺負或嘲笑,能躲就躲,甚至換個地方便能重新再來;但現在的霸凌卻是五花八門,各種形式都有,加上網路舖天蓋地的散播力量,對人造成的惡意傷害,往往會成為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對孩子的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發展也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因此,擁有愛與智慧的心靈修練,就是對抗種種壓力挑戰最好的正能量,能對自己和家庭、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力。我們要幫助孩子擴充更多正能量,使他的內心在真愛中獲得滋養、充電和擴展、壯大,保持源源不絕的動力,當人生風浪來襲時才能不驚不懼,定下心來找資源、找方法,逐一去面對及解決。

●愛的魔法穿越時空存在
  有一部廣告短片《不得不離開》,故事中的爸爸獲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即將不久於人世,他按捺住內心的悲傷,決定為親愛的家人做一件事,幫助他們度過自己離世之後最困難的十年,他稱之為「心靈的魔法」。
  他錄下家人共聚的歡樂時光和父女日常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自己想對女兒說的話,希望孩子以後想念他或碰到挫折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看一看,從溫暖的回憶中汲取愛的養分,當這位爸爸離世後,能以這個方式持續地陪伴孩子,在失意難過時得到安慰、支持與打氣,能再度堅強起來,因為爸爸的愛永遠同在。
  看完這部短片,很少人不為這位爸爸的愛心所感動,儘管哀傷、無助、不得不離開是多麼大的心靈挫折,有的人光是想到死亡就跨不過去,一直陷溺在這些負能量當中,甚至被擊垮,沒有餘力再想到身邊其他的人。但這位偉大的爸爸卻知道要先克服死亡的惶恐,才能把握最後時光創造美好的回憶,並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這是多麼有智慧的決定呀!
  雖然這是廣告,但我們都曾聽過許多類似的真實故事。不要懷疑愛的力量能夠穿越時空,如施展魔法般,讓人彷彿看到已故親人並感受到他的愛!我也曾在學校諮商個案時,引導學生透過心靈之眼,看到已去世多年的父親或母親,站在他面前跟他互動,讓他重新想起父母對他的愛,當他再碰到任何困難或挫折,只要想到這一點,就產生無比的勇氣。
  這種魔法之所以有效,先決條件是這份愛一直都在,可是我們有時會忘掉。所以影片中這位爸爸想到用錄影帶來喚起回憶;而我們心靈治療的魔法,則是陪伴孩子,幫助他安靜下來,找回原本就存在心中,或存在原生家庭裡面愛的力量,支持他走出哀傷、挫折、壓力、痛苦等負面情緒,或克服所遭遇的困難。
  如影片中的女兒,在父親走後的那十年,每當碰到挫折時,只要想起父親留下的愛的魔法,就會激勵她重新振作起來,再多困難都可以咬牙撐過去,不被挫折所打倒。

●愛與包容讓人感同身受
  有句話說:「你的時間在哪裡,你的心就在哪裡」,你用心在家庭關係的經營上,累積很多的愛的存款,當家庭裡面有很多愛,孩子就算在外遭遇再大的挫折壓力也不會輕易放棄!相信每個父母親都希望自己的陪伴,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及時拉他一把。
  有一位求職不順、面試失敗很多次的女孩,有一天正準備進入一家公司參加口試,突然間怯場了,她控住不住全身發抖、癱軟無力,對自己愈來愈沒信心,急忙打電話回家,希望聽媽媽說一兩句安慰的話,可是媽媽剛好不在,她開始哭了,在電話中不斷表示自己快撐不下去,沒有辦法再面對失敗。電話那頭,一向沉默寡言的爸爸,這時開口了:「沒有關係!爸爸雖然老了,但只要還有一口氣,我都會養妳的!太辛苦就回家吧!」她聽了又忍不住哭了,感到無條件被愛與接納,哭完以後她進去面試,這一次就過關了!
  愛的力量是溫暖的,這位爸爸對女兒的愛一向含蓄,很少表現出來,幸好他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及時說出口,這個愛的力量如同一股暖流,融化了內心被挫敗、恐懼「凍結」住的女兒,幫助她解凍、走出心結,燃起勇氣、重新振作,終於把自己最好的實力發揮出來。
  這位爸爸除了父愛之外,還有一顆同理心,對孩子曾經歷無數次面試失敗的挫折感能夠感同身受,才能包容、不捨,安撫孩子心中的害怕和痛苦。如果他缺乏同理心,一開口就罵:「你給我振作一點,等下面試要怎樣怎樣……」女兒恐怕不止全身無力,還會更崩潰。
  所謂的「同理」,除了傾聽,聽了以後還要懂得回應,針對對方的問題癥結給予心理建設。同理心不是急著單方面地給建議、勸告、教訓或是講道理,也不是否定對方的想法或情緒、給予不痛不癢的安慰,而是積極聆聽,對話的句型可以是:「喔,我知道了,你是說……」或「因為……你覺得……」及「你希望…」、「你想要……」等。
  藝人陳建州的成長經歷也是一個好例子,他幼時父母離異,從小就缺乏母愛,父親則因工作長年不在家,將他托給爺爺照顧,隔代教養加上缺少親情,導致他行為日漸叛逆。到了青春期,從事飛行員工作的父親突然因空難往生,令他大受打擊,從此更加自暴自棄,直到有一天滋事被捕,他的爺爺在青少年法庭上放聲大哭,向法官求情說:「我這孫子從小沒有媽媽,父親後來也因意外去世了,他今天會變成這樣,都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把他教好!」懇求法官再給他一次機會。
  爺爺的哭喊,震醒了陳建州,讓他羞愧得無地自容,決心痛改前非,很多年後他回憶這一段,依舊淚流不止。他第一次知道爺爺這麼愛他,也同理他失去父母的傷痛,沒有辦法消弭和替代,但爺爺用他深刻的愛與包容,化解了他的叛逆,令他感念至今。

●堅定支持孩子愈挫愈勇
  「愛」的造字中,核心就是「心」,「心」有很多種,如用心、關心、包容心、耐心、同理心、冷靜穩定的心、堅定又溫和的心等等,都是「心」在運作,是有智慧、有情感的。不僅我們口口聲聲說的愛,必須用「心」才能實現,就是「心」受傷了,也需要用愛來修復及療癒,可見愛一個人,有「心」是多麼重要!
  有智慧的愛,可協助孩子培養良好EQ能力。EQ包含認識個人情緒、妥善管理個人情緒、掌握自我激勵(提升挫折忍受力)、認知與同理他人情緒及人際關係技巧的學習與應用。
  我們從小到大都會遇到很多挫折,有時忍一忍就過去了,從中也可以得到一些激勵和成長,但有些孩子的挫折比較大,不是忍一下就能解決的,如天生有學習障礙、情緒障礙,或大腦、感官、肢體方面有問題,求學階段比一般的孩子更加辛苦。別人輕輕鬆鬆讀一遍,他可能要讀三遍、五遍,甚至一百遍還不一定及格,每天都過得很挫折;做為他的父母親也很了不起,必須堅定意志,耐心地陪孩子一遍又一遍,跌倒了再爬起來。父母的堅忍陪伴,無形中給孩子莫大的支持和勇氣,讓他愈挫愈勇,心理強度不斷增加。
  這份愛,讓我們看著孩子蹣跚學步,不小心跌倒了,雖然很心疼,擔心他會受傷,可是仍要用行動和言語安慰和鼓勵:「不怕不怕!我們下次走好一點!」絕對不會說:「跌倒了惜惜,媽媽抱!不要再學走路了!」因為我們知道,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才是真正的愛他。
  剛開始,我們的激勵和鼓勵,可以讓孩子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挫折容忍力,下次碰到更大的挫折時,心裡就會想起家人從小到大對他的支持和鼓勵。比如某次考試失利,父母曾對他說:「沒關係,你很聰明也很努力,只是這次考不好而已。」或「考不好並不代表什麼,爸媽對你有信心,下次可以考好一點!」
  當他經歷過生命的低谷重新站起來,也比較能同理別人的情緒,對人有同理心,因此贏得更多的友誼,這些人際助力,未來都會轉化成他自己的支持系統。因此,請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無論是自我激勵還是被他人激勵,只要我們忍過了,挫折容忍力都會比以前更堅強,同時也是心的力量和能量的成長。
  當我們安靜下來,讓心的智慧帶領我們,去連結家庭中每一個人,那種愛的力量就會更穩固,甚至更強大。一個充滿「真愛」的家庭,能在家人之間產生愛的互動,其中不僅有愛的情感,也有智慧的方法,協助孩子認識自我、提升個人EQ,遇到問題可以馬上發生愛的連結、出動愛的力量,來幫助他自我鼓勵、自我支持,走出困境,這就是擁有「真愛」家庭重要的基礎!

(點文字看全文PDF)
  某位高年級同學的父親來校咆哮說孩子被「霸凌」了,要討公道!原來在美勞課時,這個孩子拿起本該由老師操作的熱熔膠槍,老師發現這個孩子拿起槍,在制止並要求他放下時,他被另一位同學撞了一下,他的手碰到槍口,幸好溫度不高,沒有明顯紅腫,當下他也未喊痛,趕緊送他去保健中心處理,之後就放學回家了。哪裡料到,隔天他父親怒氣沖沖親赴學校興師問罪。
●過度保護設下重重限制
  聽到這件事,令我想起柳宗元的<郭橐駝傳>。橐駝種樹「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種下一棵樹便「勿動勿慮,去不復顧」。而批評一般人「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至「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結論是「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讎之」啊!
  過度保護孩子,孩子將被剝奪自我解決紛爭的能力,也不會檢討自己是否違反規定;不會在受傷時表達自己被冒犯的感受……家長事事擋在孩子面前,這有益孩子的成長嗎?
  在將近三十年的教學實務中,深刻感受到這一代孩子在成長中受到太多干預。鑒於某縣市學校的受傷案例,所以通令全國校園不准設置蹺蹺板、浪船等;因為一位同學不小心摔落,單槓必須被拆除,爬樹被禁止。因為要「保護」孩子,我們不讓孩子冒一點點的險、受一點點的委屈!

(點文字看全文PDF)

(點文字看全文PDF)

  一位原本打算要在情感上定下來,結束以往透過網路「速食式戀愛模式」的女生,在付出全部情感,與某位唸書很認真、未來目標很明確的樸實型男生交往三個月後,為了對方不肯付她出國旅遊的費用而分手了!
  雖然女生講得理直氣壯,但身為輔導員的我卻覺得其中有很重要的,女同學習焉而來卻未察焉的「如果你真心愛我,就要無條件照顧我,成為我的依靠」之非理性信念隱藏其中;必須有意願花時間深入探索此信念之由來,才不會一直在情感關係中重蹈覆轍。
  原本獨立自主的兩個成年人,在發展出相互認愛的關係之後,若一方立即出現「終於找到可以依賴的對象了!從此你便是我的天與地,我的未來幸福就交託給你了!」這一隱藏的念頭,另一方便會立即感受到肩頭的責任加重了一倍;戀愛關係中原先的甜蜜、活力、充滿憧憬與想像的氣氛,很快就被計較「這是我該為你負責的嗎?」而破壞。
  若雙方均未能看清隱於其中的「未經檢核、先入為主的主觀認定」在作祟,往往便會以「原來你是這種人,我算看清你的真面目了……」之類的含糊理由來作總結,其影響便是:不斷尋找合適對象,卻不斷因對方無法符合個人未說清楚也不自覺的被照顧期待,而產生強烈失望、挫折的情緒,戀情常未及發展就匆促結束了。
  所以成年人,無論男女,均須先思辨進而接受:「我的需求必須由自己負責,究竟是立即給予滿足好?還是,先予擱置,待條件具足才得滿足?均得由自己決定,不能賴給他人」此一現實原則。未能真正領受此原則者,不論性別、年齡、學歷高低,均很容易在重要的人際關係中混淆了彼此界線,導致紛擾、誤解,甚至關係破裂、無法修復。

(點文字看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