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摯愛選擇最後的優雅【泰山身心成長之友電子報842】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泰山文化基金會 泰山身心成長學苑~以正向信念,帶來美好人生

 

讓摯愛選擇最後的優雅

文/陳秀丹 (陽明交大附醫主治醫師)
 (本文出自《泰山真愛家庭》雜誌第111期)
後附10/4 陳秀丹醫師 演講資訊)

  生老病死,無人能免!人一旦老了或病到不能吃,何妨順應自然,能由口進食多少就算多少,不要勉強,如果進展到不能自然吞食,之後就是自然死亡,不是被斷食而致死。

  無法自然由口進食和被斷食是不同的理念,因為身體無法自然吞食時,即便美食當前也無法吃,這不是「被斷食」,而是「無法進食」,一路走下坡的身體機能,也絕對不是插鼻胃管(灌食)就能扭轉惡況的。

  歐美國家愈來愈重視病人的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生命的維持是為了享受人生,不是為了在病床上說再見。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去世前兩天,仍然站著出現在電視機前,這是多麼優雅的下臺身影;反觀在台灣,病人若沒有事先聲明其主張,家人也沒概念,很可能就不得善終,有許多人(包括一些知名人物)死前受盡折磨,被插上鼻胃管、氣管內管、使用呼吸器,一天被抽好幾次痰,甚至洗腎,真是多災多難!

●不插管護善終,讓生命歸正軌

  期盼醫界在臨床上多考量病人生活的品質、生命的意義與人性的尊嚴,遇病人不可逆的老化,無法進食時,千萬不要輕易建議家屬讓病人插上鼻胃管,因為接下來病人很可能就要被綁手、長期臥床而動彈不得,接著就是褥瘡,即使插了鼻胃管,病人仍會反覆發生吸入性肺炎,因為口水二十四小時都在分泌,而病人常會被自己的口水嗆到。

  因此,假如有人用「不插鼻胃管,是要餓死病患」這類言詞來質疑你時,請心平氣和、態度堅定的說:「我要他人生的最後一哩路,活得像英國女王,任何延長痛苦的處置就免了吧!」若非意外、他殺或自殺,人的死亡是因老、因病而死,並不是因沒有被灌食而餓死,臨床上,我也發現許多人死前一天仍然能自然進食,甚至預知時至,開心地等待自然死亡的到來。

  善終是隨順身體的變化而來,不是因為「採取斷食」而得。亡者死前不受苦,家屬會比較安心,而讓生者與死者皆安心是相當重要的事情,當「斷食」兩字由家屬說出時,聽起來好像是家屬刻意要阻斷病人的飲食,「斷食善終」的說法,可能會為家屬或醫療人員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壓力和痛苦。然而,實際的情況是許多病人因被強迫灌食而活著,但病人承受著巨大痛苦,家屬也肩負著精神與經濟的壓力;移除鼻胃管,只是讓生命回歸正軌,沒有人必須因為這個決定而有額外的壓力和痛苦。

  插鼻胃管要有病人或家屬的同意書,已被插上鼻胃管的人,也可主張移除鼻胃管,在換管或管子脫落時,家屬主張不要再插且態度堅定,誰敢再為病人插?若病人自己動手拔管,就是表示他/她不想要被插,即便意識不清、不能說話,照顧者也必須尊重這些弱勢者的主張。孝順兩個字,少了順就不是孝順;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本文出自《泰山真愛家庭》雜誌第1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