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靠獎懲,培養孩子的內在動機【泰山身心成長電子報860】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泰山文化基金會 泰山身心成長學苑~以正向信念,帶來美好人生

 

不靠獎懲,培養孩子的內在動機

文/馬大元 (身心科醫師、作家)
 (本文出自《泰山真愛家庭》雜誌第112期)
後附3/27馬大元醫師 線上演講資訊)

  孩子出狀況時,是教養的關鍵時機,因為這都是深植於孩子成長記憶庫的「要事」,一個一個「要事」所帶來的經驗與感受、所體悟的心得,形塑出孩子的性格,是孩子未來與人、事、物互動的依據。每次事件中家長的處置合宜與否,比考試成績、技能、才藝,更能決定孩子的命運。

●不當獎懲助長患得患失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喜歡找藉口,甚至愛說謊而苦惱,孩子會找藉口、說謊背後的動機不外乎得到獎勵與逃避懲罰。所以,杜絕藉口與說謊最好的方法,就是「沒有獎勵也沒有懲罰」。

  孩子表現不錯時,只要摸摸他的頭,告訴他:「看來你真的很認真喔!」就可以了。因為要強化的,不是這個結果(例如考試滿分),而是他在過程中的付出與努力。一味強調結果(例如考一百分獎金一百元),會讓孩子患得患失,甚至最後不擇手段(例如作弊)以達成你所要的結果。

  肯定孩子對於外界人、事、物的連結與正面影響,有助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與歸屬感。例如孩子與家人一起爬山,並且幫忙揹東西,你可以說:「還好你一起來了,幫我分擔不少工作」;孩子主動整理房間後,可以說:「謝謝你,因為你辛苦一下午,讓我們的家整潔了。」

  當你問:「你是如何辦到的?」這句話時,你會看到孩子的眼睛放出光芒,喜悅地訴說自己的優勢(我的專注力有進步喔)、在過程中做了什麼,採取了什麼有效的方法(我這一次寫完考卷,有認真檢查三次喔)、或是值得感謝的人(要謝謝教練一直鼓勵我啊)。常問這句話,可以強化孩子正向特質與思維習慣。

●由自我鼓勵到自我負責

  所有對於孩子的鼓勵,最終目的都是歸向「自我鼓勵」。父母的職責,在讓孩子早日養成「自我鼓勵」、「自己做決定」、「自主行動」的習慣!為此,每次孩子有不錯的表現,不妨加入「你自己是不是也很開心?」這句話;讓「自己覺得不錯」,成為孩子最大的動力。

  而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懲罰的重要性與有效性會越來越低。孩子所有的行為,都必須面對「自然後果」與「人為後果」。例如玩弄電插座,「爸爸打你手心」是人為後果、「被電到嚇一跳大哭」是自然後果;早上遲到被老師罰站,是人為後果;遲到進教室時心理上的羞愧與焦慮,是自然後果。隨著年齡增長,孩子需要面對的,幾乎都是自然後果——學歷差起薪就比較低、太晚睡上班就會沒精神、脾氣差就會沒有朋友……

  況且,如果凡事懲罰掛帥,孩子最終會養成的,不是良好的品行與道德,而是「逃避懲罰的本事」。

                                                             (觀看第112期精彩文章由此去→https://reurl.cc/QeAlEq)

☆★☆★     ☆★☆★     ☆★☆★     ☆★☆★     ☆★☆★     ☆★☆★

《北區》2024「品德與教養」線上親職講座

時間:113年327日(三)晚上7:00~9:00
講題:腦科學與親子教養
講師:馬大元(身心科醫師、作家)

承辦:新北市成功國小


【活動需知】

※請事先於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報名(www.taisun.org.tw)。

※Google Meet會議聯結將公告於承辦學校及泰山文化基金會官網。

※事先報名僅供主辦單位掌握參與人數,若您報名後無法登入,敬請耐心等候或稍後再試 。

※參與之公務人員可核予研習時數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