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泰山身心成長之友:對話與覺察!《泰山真愛家庭》110年元月號出刊了!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泰山文化基金會 泰山身心成長學苑~以正向信念,帶來美好人生

2021/01/06

 

親愛的泰山之友:
  新年新希望,經歷了一整年嚴竣的疫情考驗,我們共同努力「疫起平安」,此時此刻,我們充滿了感恩,更能體會平凡即是福,願疫情早日平息,人人安居樂業,平安喜樂,萬物共榮。

  本期第一單元真愛廣場,教育工作者羅志仲的演講摘錄〈用對話走進家人的心〉一文,闡述運用薩提爾對話溝通成長模式,可化解家人的隔閡;長幼或伴侶之間,要從過去的要求「聽話」轉變成容許「對話」;改變就從自我開始,「對話」帶來深層覺察,重新認識自己。朱芯儀心理師〈愛不是要求,而是邀請〉文中也提到同理心帶來的神奇魔力,讓一向嚴格的父親變得柔軟;當你先到他的世界去感同身受,對方也會伸腳走進你的世界,「同理」並非一味順從,而是更能理解包容。

  靈性成長工作者林昱彣在〈切入問題,覺察解脫之道〉文中,闡述「問題」的本質沒有定論,是問題或不是問題,端賴你看的角度與所站的高度,「塞翁失馬」的故事即是一例。讓內心「量度之尺」回歸本真,就能「當下承擔」得到平靜、平安。

  人文教育工作者方隆彰在〈學習與往事和解〉文中提到人際相處難免會有過節,內在滿足的人,能原諒所有的發生;困在其中,心結沒有化解,第一個受害的是自己,試著體會對方的苦,讓怨仇不快都一筆勾銷,是與自己和解,才活得輕鬆自在。

  父母常常鼓勵孩子要向某人學習,潛意識中是「鼓勵」還是「比較」?倪美英老師在本期〈說好的不比較呢?〉文中,提醒父母「語言是有能量的」,檢視自己的用語是否傳達了否定訊息,在不經意中洩漏了內心的擔憂?常說正向的話,會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父母活出精彩,是最好的身教。

  本期還有謝淑美〈自律不是一天養成的〉主張讓孩子學習自主才能培養自律;游乾桂〈親子間最美的動詞叫作伴〉呼籲父母在親子關係銀行存下陪伴存款;王理書〈好好跟自己相處〉一文主張善待自己回應當下的需要;以及記錄109年的工作記事,精彩內容歡迎閱覽。

  本季刊一、四、七、十月出刊,請上網閱讀或到圖書館索取;歡迎助印本刊,傳播真善美的理念,郵政劃撥帳號:15039974,戶名:財團法人泰山文化基金會。

  本期精彩內容有:

  ●用對話走進家人的心——羅志仲(教育工作者)
  ●說好的不比較呢?──倪美英(專業講師)
  ●學習與往事和解——方隆彰(人文教育工作者)
  ●切入問題,覺察解脫之道──林昱彣(靈性成長工作坊講師)
  ●愛不是要求而是邀請──朱芯儀(視障諮商心理師)
  ●自律不是一天養成的——謝淑美(出版社總編輯)
  ●親子間最美的動詞叫作伴──游乾桂(作家)
  ●好好跟自己相處——王理書(心理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