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生在動,養心在靜【泰山身心成長電子報752】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泰山文化基金會 泰山身心成長學苑~以正向信念,帶來美好人生

2021/01/20發行

 

養生在動,養心在靜

主講:楊世敏(中醫師)  整理:謝蕙蒙

(本文摘自《真愛家庭》雜誌第95期)

 

  人體的不平衡,包括營養不平衡、氣血不平衡、寒熱不平衡及中醫的虛實不平衡等等,長此下來會影響新陳代謝進行,造成體內廢棄物堆積、排不出去,身體機能容易快速老化和癌化。

  中醫治病則是因地制宜,考量季節、氣候和當地的生活環境和飲食文化,並非一成不變的,比如會建議吃肉的人要多吃蔬菜,吃素的人便改採溫補,選擇溫性食材和溫和的烹調方式,不要再吃生食。而不管是生食或熟食,重點在於平衡,這與佛法所說的「對治」相通,「法無高下、應機為上,藥無貴賤,對症方療」,要切中病因,藥才會有效,吃進去的食物才會有助健康。

  要維持健康,重點在平衡,需要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動態式的平衡,年輕時所需要的平衡,跟上了年紀以後略有不同;男性和女性的需要也不一樣;而更年期前和更年期後的平衡更不盡相同,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平衡點,依不同時間、不同需求,不斷地進行調整,隨時保持身心平衡,才是理想的健康狀態。

●氣脈通調由內而外達成

  所謂「養生在動,養心在靜」,古來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例外,只有身體健康、心理健全,再加上堅強的宗教信仰,心思純正無雜念,對一個人的心理穩定乃至於氣脈通調十分重要。許多癌症病患在治療過程中所以有明顯療效,支撐他活下去的往往不是藥物,而是內在的心志力量,因為他的心穩定,心靈有寄託,氣脈就會通,服下去的藥物才能發揮作用。

  練氣功有益療效,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練氣功第一步在鬆身,身體放鬆了,心才能真正的放空,放掉人我之間的分歧和執念,也消除身體與外界之緊張、對立,學習中道治理,跟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融合,此時若對症下藥,身鬆、氣通、脈柔,有如法水滋潤,醍醐灌頂,緩緩沁入心田。

  所以「養生在動」的「動」是指有節奏的和緩運動,並非大量流汗的劇烈運動。如果你的身體是僵硬的,投再多靈丹妙藥,就像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聲音很大,一碰到身上就被彈出去,無法順利進入體內。唯有練到內心柔軟似水,而且是一潭活水,才能接收到所有的善意和美好,如絲絲細雨落在湖面,毫無阻礙融入身心。

  我的一個老病患,身體相當硬朗,八十多歲了還能天天打網球,而且連續打二~四小時都不喊累,但我仍建議他不要運動過量,以保障並延長身體的使用年限,這就是中醫的養生概念,到什麼年紀,需要什麼樣的平衡都有一定的規律,必須合乎自然、順應個人體質。

  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上了年紀以後最大幸福是身體能夠自主,行動自如、頭腦清楚不痴呆,不必讓孩子擔心或受到拖累,就是我們給子女最大的恩賜!所以現代中醫不再只講長壽,追求的是「康壽」──健康而長壽。若「康而不壽」,很健康卻不長壽,或者「壽而不康」,雖然活得很久,但是體弱多病,都是個人和家庭的遺憾。

  所以每個人都要將自己顧好,維持頭腦清明能自己做主,身體上,有需要就找醫師治療協助,平常就保持氣血平衡、營養平衡、動靜平衡,透過練習太極拳、八段錦、靜坐、參禪等,心理穩定有助身體氣脈通調,如此,康壽的人生指日可待。(本文摘自《泰山真愛家庭》第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