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時代,人人都有機會長命百歲,享有三十年以上的退休生活。而長壽最大的風險「失智症」,大多只能靠藥物及復健減緩衰退速度;有一種「可逆性失智症」是老年憂鬱症造成的「假性失智」、缺乏維他命B12或低血鈉、低血鉀造成的腦功能失調等,卻是有機會治癒的。不論任何疾病,防範未然永遠勝於罹病後亡羊補牢。馬大元醫師與聽眾分享透過終身學習、與人交流、多動腦存腦本、天天運動、多吃深海魚、橄欖油以及控制體重、維持穩定健康的血壓血糖、不抽菸、心情愉快,有助減緩失智症上身的機會!
More你接納自己的獨特性嗎?對於別人眼中的缺點,你也能接納與深愛嗎?為了做真實的自己,你不介意成為怪咖嗎?在現今多元價值觀的社會,你看到了什麼機會?為了自我的實現,你所投入的一萬小時的修錬的項目是什麼?靜下心來覺察及聆聽自己,資深心理工作者王理書老師將闡述如何聆聽自己,感受自己的生命力量的方法。
More泰山文化基金會與彰化縣文化局合辦「照亮心靈」講座,即將開鑼。10月19日(六)由心理工作者王理書老師講「聆聽自己,活出力量」,11月23日(六)由雲科大助理教授羅耀明講「正念舒壓,啟動療癒」,12月7日(六)由南投基督教醫院協同院長蔡松彥講「身心靈調理,追求健康無癌人生」,內容包括自我成長、心靈舒壓以及抗癌新觀念分享,歡迎大家相招一起來參加。
More青春期的孩子常讓人覺得難懂,因為他們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怎麼了,他們不想被看透也不想被掌握,常會刻意做出與本意相反的舉動。父母之所以會在親子管教上「碰壁」,多數是因無法接受那位「曾經的小心肝」在青春期產生的變化;孩子只要開始「轉大人」,就會經歷這些變化,父母改變心態,看待孩子生命四季的轉變,如同天氣從春天變夏天,就會有新的體認。
More過去在威權教育的年代,父親的角色多是嚴肅、令孩子懼怕的,孩子對自己的未來發展不敢有主張,也不敢奢望。洪老師成長在資源缺乏的年代,父母多期許孩子就讀師範學校以減輕家庭負擔,教育的歷程培養出他對教育使命感。他回顧父親與自己互動的身影,些許無奈卻充滿感恩,感嘆著父母往往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希望父母讓他們知道自己該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期許天下父母能幫助孩子找到渴望成為他們希望成為的人。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