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使用「分配正義思考工具」進行討論時,要學習依據客觀條件逐項分析;形成結論時,則必須提出所憑藉的判準,論述立場必須一致。這些練習的過程,對我們的學生而言,雖然有一些難度,卻是練習邏輯思辨的極佳機會。這種思考習慣的養成,無法一蹴而成;我們期許自己,在日常生活事件中,也能引導孩子運用已習得的方法去練習解決問題。
實施班群教學後,老師們就有餘力進行設計教學活動,才能真正體會教學的樂趣。就是這股良性循環的力量,讓我們「數十年如一日」的教學生涯有了新的動力。我們不僅教導學生如何「做決定」,也重新選擇了自己的教學方式。雖然人生要選擇的事已經夠多了,但是,各位老師,為自己未來的教學之路做個選擇吧!
(上集)面對紛亂的時代,首要學習的便是如何「修心」,用認真的心去作每一件事,用高尚的心去說每一句話,只要有「心」便會讓人變得不一樣。著名哲學演說家西塞羅對兒子說:「我那雄辯及修辭美好的演講集固然該讀,而我談人生、談道德的哲學集才更該讀,哲學與道德是心,說出來的話只是表,心大過言語。」能夠用心的人,面對生命的轉折便不會感到失敗。
(下集)面對紛亂的時代,首要學習的便是如何「修心」,用認真的心去作每一件事,用高尚的心去說每一句話,只要有「心」便會讓人變得不一樣。著名哲學演說家西塞羅對兒子說:「我那雄辯及修辭美好的演講集固然該讀,而我談人生、談道德的哲學集才更該讀,哲學與道德是心,說出來的話只是表,心大過言語。」能夠用心的人,面對生命的轉折便不會感到失敗。
(上集)如何面對挫折,是人生重大的學問,有人選擇自暴自棄,將挫折壓力變成人生的毒藥;有人則認命面對,但壓力仍然只是一種苦藥;另一種人則是選擇昇華突破,將挫折壓力視為生命中的甜點或補藥。面臨壓力,是毒藥、苦藥還是甜點、補藥,端賴自己一念之間的選擇。
(下集)如何面對挫折,是人生重大的學問,有人選擇自暴自棄,將挫折壓力變成人生的毒藥;有人則認命面對,但壓力仍然只是一種苦藥;另一種人則是選擇昇華突破,將挫折壓力視為生命中的甜點或補藥。面臨壓力,是毒藥、苦藥還是甜點、補藥,端賴自己一念之間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