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泰山之友:
人世之旅,相遇即是有緣,溝通傳播學者趙雅麗在本期〈生命意義的自我探索之旅〉一文中,提議現代人以「嗨!你幸福嗎?」來關懷問候彼此,也舉例說明巿井小民都為自己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事而活,只要是有意義,生活再辛苦也心甘情願,正如尼釆所說「只有知道自己為何而活,才能承受各種生活」。「我是誰?」「要去哪裡?」都是大哉問,追尋意義是人生永恆與終極的探索。
富有文化傳承使命的何培鈞,大二時邂逅了一棟三合院古宅,感嘆因時過境遷,歲月退去它的歷史與風華,大學畢業後他下定決心為古宅創造新生命,十多年過去,成功打造出保留在地文化新舊融合的老宅,也讓竹山小鎮從青壯人口外流、在地經濟不活絡的純樸小鎮,蛻變成為在地文化保存、吸納外界新點子的平台,帶動聚落的產業經濟、讓人文資源更有效被利用,創造了觀光的價值。
這個過程讓他領悟到翻轉人生的心法在於態度,我們往往懂得太多,想得太雜,而陷入泥淖,努力專注當下,用積極行動與樂觀的態度去應對,未來就有機會更好。歡迎來聽古宅與小鎮所帶來的啟發。
台灣家長或老師對孩子的親密關係態度是非常保守的,通常只以高壓且堅決的態度告誡孩子:「你們還太小,不准交男朋友(或女朋友)!」可是,從這些數字來看,顯然我們都只是鴕鳥,不敢面對事實。的確,對父母親而言,這是一個混亂又充滿危險「性」的時代,父母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談「性」說「愛」,是一個迫切而重要的挑戰。
More根據教育部一○六學年度的調查統計,近十年新住民子女中小學生數則大約有十八點一萬人,平均每十個孩子裡,就有一位孩子來自新住民家庭,這不只是一組數字,而是一個族群真實的生命存在。當我們在跟孩子談「尊重生命」時,與孩子一起增進對新住民文化的理解,不可省。
More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療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可見早年經驗,尤其與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關係,對於人們的心理健康影響有多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