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是解決一切難題的如意寶珠,面對任何情境,不管是順或逆,都要慈悲以待。慈悲是有邏輯的,因為因果是相生的,如是因,如是果,我們對別人慈悲,必然會得到別人慈悲的回饋。
●一念慈悲力量不可思議
無著菩薩在山上禪修,觀想彌勒菩薩,希望彌勒菩薩的淨相能出現在他的心中。他修了六年,結果一下子有,一下子又沒有。他很洩氣,於是下山,碰到一位老婆婆,拿著一個鐵杵在那邊磨,他就問她:「您在做什麼?」老婆婆回答:「我要把鐵杵磨成繡花針。」無著感到很慚愧,心想:「我是修道人,六年算什麼?這老婆婆都能下決心,要花一生的時間把鐵杵磨成繡花針,我不是更該有決心修行嗎?」他跑回山上繼續修三年,還是沒見到彌勒菩薩的淨相。
我曾經是一個情緒低落又猶豫不決的人,走在雨夜的暗巷,懷疑著人生的意義;也曾經在勸告粉絲勇往直前,一個轉身,卻受到情緒波動而頹喪不已。我,不想再讓自己長期處在這樣負面的感覺裡。
從心理學、社會學,一路往前走,當進入醫學、科學領域探索時,巧妙的變化出現了。原來大腦細胞是「用進廢退」,大腦裡頭可以調整的空間非常大。
●動腦改變負面思維方法
過往,我從閱讀、運動、演講、寫作等各式各樣「動手動腳動口」的方式和家人相處,和聽眾互動,我卻獨獨把「動腦」這回事遺漏了。
親愛的泰山之友:
人間衛視每周六、日播出「泰山照亮心靈講座─應變調心,迎向新時代」,時段是下午1時及隔日凌晨4時,播出時間表請參考附圖或點擊下載:https://reurl.cc/M8ojdX,歡迎好朋友們準時收看。
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人數不斷增加,跟飲食與生活方式有關聯,運動可以減輕壓力,降低心臟病風險,降低血壓,幫助控制體重,也有助胰島素改善糖尿病的管理。建議不要採取太勞累的運動,可以是散步或體操等輕鬆自在的活動,避免久坐或老是開車、不愛動。
澳洲對糖尿病患者的建議則是每天進行30分鐘,或者一天分三次各10分鐘來鍛鍊是合適的方法。
運動處方在骨科,應由具有適當資格的人來提供諮詢。運動處方從幾項要素來設定執行:運動種類(型態)、運動強度、每次運動時間長短、運動頻率、運動進程計劃等等,分述如下:
一、 運動的種類與型態
依運動肌肉的主要攝氧代謝方式來分,如「有氧運動」,需要足夠氧氣讓身體提供能量的運動,通常心跳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50~70% 之間,常見的有氧運動例如走路、慢跑、游泳、韻律舞等等。「無氧運動」以肌肉持續性收縮的運動,如短跑、舉重、競賽等,此時肌肉細胞的能量來自無氧性代謝,易有乳酸堆積。
依運動訓練的原則,在開始運動訓練體能時,最好從運動強度較低、易控制的運動開始,等到體適能全身狀況提升後,再慢慢加入較具變化並提高強度的活動。假如一開始直接採取無氧運動,容易造成骨骼肌肉的運動傷害或心血管疾病併發的副作用,所以鍛鍊心肺耐力項目,都屬於全身性大肌肉的有氧活動,具有節奏性又可持久進行,運動時以容易控制的自我鍛鍊方式較?理想。
【讀者提問】 Q:我愛好和平、不想競爭,但內心又希望工作能更有表現......
【醫師解惑】 你的「相信」,其實來自對自己的「不相信」
親愛的你,請容許我先講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童話──《綠野仙蹤》。當桃樂絲和她的小狗托托被龍捲風捲走,吹到了陌生的奧茲國境,遇到了3個夥伴:沒有心的鐵皮人、沒有勇氣的膽怯獅子,以及沒有腦子的稻草人。
有心理學家將這3個夥伴形容成我們生命中的處境:鐵皮人光鮮亮麗,卻覺得沒有實現自我(包括愛情)的能力;膽怯的獅子是溫馴地不像獅子,不相信自己有任何力量(包括勇氣與任何攻擊性);而稻草人是經年在玉米田中站立,風吹雨打的十分憔悴,認為自己連大腦也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