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上的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行動規矩,步步為營,吃掉對方主帥,最後才分勝負。人生如棋局,人人處心積慮,都想下好棋,不想做別人的棋子,但不論棋藝高深,都無法改變結局,廝殺過後一場空;智者內修智慧,外行慈悲,但求不愧此生。
被譽為成長教母的吳娟瑜老師,過去也曾情緒低落、猶豫不決,她一路探究學習心理學、社會學、科普醫學,了解大腦的神經機制「用進廢退」的原理,欣喜發現想要情緒穩定、活動力強,除了「動身口」,還要「動腦」,連結更多腦神經元,擴充自己的知識庫,加強思考和感受力,及情緒的辨識和調校力,自我成長更快實現。
作曲家馬勒自稱所寫的交響曲無所不包,這些深切的思考,來自他生命中經驗的真實苦痛。人的生命從長成、發展,到體驗各種滋味,超越言語的音樂,成了滋潤生命豐富人生的養分。李明蒨老師帶領大家走進馬勒的生命哲思,支持你我所感、所愛、所見、所思,讓我們一起聽見馬勒,心不孤寂。
過去在面對高齡化慢性疾病或骨關節炎退化時,只能以藥物治療,治標不治本,再生醫學將利用組織幹細胞等技術,配合生物體自身修復的能力,促進器官修復再生;再生醫學是醫療的未來,人工關節的置換可望大幅減少;一起來告別傳統觀念,營造最佳環境促進再生,使病症痊癒恢復健康。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提醒,進入中年階段,被期待的社會功能慢慢完成,人們開始聽到自己內心的召喚,這時追尋自我的英雄旅程就將啟動,但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有些人甚至一開始就退回原來的生活狀態;而進入這個階段的人,為了自己的理念,找到新的熱情,不以世俗的觀點,即達到東方文化中所謂知天命的境界。
人生旅程,要把握當下;旅程要有目標,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不可能改變成想要的樣子,也就沒有奮鬥和前進的力量和目標。所以典範是重要的,不分古今中外「有為者亦若是」,人生才不會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