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年代,「好好讀書才有出路」是大環境的唯一共識,志不在學業的學生也知道必須學習一技之長,對於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長極為恭敬。隨著民主人權進步,教育風潮主張孩子教育減壓,現今的老師不停進修成長找資源仍然感到無力,以前孩子不聽話至少可痛罵,現在的學生即便學業成績好,卻更得費心溝通,歡迎第一線老師一起來了解如何釋懷。
管教不是控制,剛剛好的管教是孩子背後的支持力量。管教過度,會變成操控或壓迫;如果不足,會形成溺愛或放縱。親職作家尚瑞君以十幾年的母職經驗,分享她的教養與教育的想法、心法、方法與作法,避免父母的不安與焦慮,弱化了孩子的能力與發展,讓孩子帶著父母的愛,勇敢走自己的路。
吳志寧是929樂團主唱也是詩人吳晟的兒子,他熱愛音樂,但順著父親的志業去讀森林系,日後結合了音樂,傳遞父親友善土地的理念。
閱讀是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或缺且終身受用的能力,它是所有學科基礎,即使乍看之下「數學」與閱讀較不相關,也須具備足夠的理解能力才能瞭解題意進行解題。
孩子為何會哭鬧不休、悶悶不樂、為了小事生氣?這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被真正理解,過去大人習慣以忽略、說教、解決問題等方式來回應孩子的情緒,並沒有看見和接納他們的感受。
孩子有自己的天空,父母無法一直陪伴,適度的關心,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著的,孩子有了愛的祝福,會自信的追求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