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DF檔案下載
從事安寧照護25年,曾陪伴許多病人走過生命末期,深刻感受到,一個房間如果很暗,只要有一道光射進來就馬上變亮,「愛」就是那道光,也是我們活著最大的意義!因為愛是無價的,生命的存在也是無價,只要活著,每一天都是有意義的,無論你是在哪一個接觸點上感受到愛,有能量給出去,當下那瞬間便是生命意義之所在! 我常對來安寧病房學習的年輕醫師說,生命的意義,就是在尋找一個愛與被愛的連結,尤其是在生命末期,能否體會出活在當下,當下即是美好,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感,可說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課。 因此,安寧照護並不是安樂死,而是拒絕無效醫療,到了生命末期能尊嚴離世。生命是無價的,即使活到最後一分鐘,承受痛苦也是一種人生修練,自有它的意義存在,安寧療護要讓末期病人生活有品質。 東方人不習慣講「愛」,說「慈悲關懷」可能比較容易些,代表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真誠關切,彼此之間有互動交流,不是只掛在嘴上說說而已。我們的內心要隨時保持一份覺察,多多體貼及瞭解他人的痛苦,才能與之產生連結,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慈悲關懷。(點文字看全文PDF)
離畢業只剩幾周,算一算,與這班的師生緣分,只剩八小時不到。人們常說「珍重再見」,其實畢業後多數的人終生將不復再見。我受到剛剛那包李子的情感衝擊,心緒尚未平復,上著上著,索性粉筆一拋,有感而發演起講來。 我家裡並不富裕,直到大學必修音樂課才第一次親手摸到鋼琴。這又如何?高中自己練口琴,大學自學吉他,42歲時再挑戰薩克斯風,音樂一樣讓我感到很富足。我的英文一直很不行,但是我並沒有放棄。我時常利用空檔背單字、讀文章,因為我希望有一天能看懂難度更深的英文原著。 孩子們,世上唯一沒有阻力的是你的意志力,無論年紀如何老去,想飛就飛了,管它風何時再起! 你想成為甚麼樣的人,盡早決定,盡早探索。能讀書的,別忘記知識份子的責任;不喜歡的,做甚麼都行,並非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如果你努力成為世界麵包冠軍,這比起有些人當了醫師更讓我欣慰萬分。●燃燒自己才能發出光亮 知道嗎?孩子,成功沒有分界線,只有努力過的痕跡,牢牢刻鑿,永不磨滅! 我經常在課外受邀演講,鐘點費都捐出去,是家扶近二十年的資深扶養人。此外,這二十年來,我常常利用星期三下午沒課,以麵包當午餐,奔波於彰化縣各國中,那兒的中輟生在等我。他們三天兩頭翹課,之所以願意來學校,只是為了學獨輪車。 為什麼我要無償做這些事?就像是海灘上有一堆被沖上岸的海星,太陽一出,必然曬死。有人說,數量這麼多,救得完嗎?我不管,只是繼續拾起一隻隻的海星,逐一丟回海裡,救得一隻是一隻。 還有,除了善良,我還期待你們心中有熱情。要捨得燃燒自己,才能發出光亮。期待有一天回頭一望,人生處處有燦爛的花火!(點文字看全文PDF)
一位六十多歲的朋友來找我,因她右下巴下方淋巴結腫了很久,擔心會惡化成腫瘤。我從經絡的觀點判斷,那個部位肥大通常是大腸有問題,而她確實有便秘困擾。再量了經絡,發現又是一個追求完美的性格,腸、胃都有毛病,因此聯想她在更年期前可能也有子宮肌瘤症狀,她回答證實我的推論。 從我的經驗來說,便秘和子宮肌瘤都是情緒垃圾排不出去的結果,可能是在人際關係方面有問題,缺乏談心或疏泄情緒的環境或機會。(點文字看全文PDF)
「人生清單」的概念在這節骨眼上重獲青睞,如果生命是如此不堪一擊,如果天災人禍是瞬間爆發,此時此刻,回首一望,還有什麼是來得及完成的夢想?…… 不同年齡層,不同情境下,每個人寫下的人生清單各有千秋,通常我以三個簡單原則教導學員: 一、快:當紙筆擺在眼前,要不假思索地寫,首先列下1、2、3、4……10。然後,從第一個寫起,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由於是內心早已醞釀的心願,不難下筆。 但也有兩種人,想了很久,一個字兒都沒影子,什麼樣的人呢? 一種是只為別人活,完全沒想過「我要」的人;一種是恐懼自己達不成心願的人,連對自己做個承諾都困難重重。 二、狠:指做決定時要毫不猶豫,若想到要花旅費、學費、裝修費、宴客費等也不管,就是勇敢地寫下去,若牽牽絆絆想很多,人生只能原地踏步走了。 三、準:寫下來就不要塗塗改改,因為潛意識裡早就有人生清單的優先順序,那是很精準的。要避免落筆之後,意識出現了自我反對的聲音,以致又在害怕被取笑,或恐懼做不到而想擦拭。 害怕自己人生一成不變,總希望有所突破,有所進步,這是人類共通的想法,華人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不習慣去問:「你有什麼夢想?」,成長過程也很少去問:「人生清單想清楚了嗎?」若到年華老去、身體病弱時,也很少有夫妻或子女來詢問:「還有什麼未完成的心願?」 人生清單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概念,讓每個人至少活在有方向的人生旅途,看到自己有進步的空間、有改善的機會、有滿足的時刻。 有位年輕上班族男士的人生清單寫下「看50部電影、閱讀50本書、聽50場演講、認識50位新朋友」,這是他的中程目標,預計五年內完成,看他勇氣十足,準備把日子過得精彩,替他慶幸! 你的人生清單準備好了嗎? 不妨拿起紙筆,Just Do It!人生景象即將不一樣。祝福!(點文字看全文)
人與人之間保持社交安全距離,除了公共衛生的考量之外,其實還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理由。很多心理學的實驗都證明了,擁擠的環境會讓動物增加攻擊性,也容易讓人類焦躁不安;所以,較舒適的環境多半寬敞乾淨,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依據生理及心理需求,多數人會喜歡高大寬闊的空間,假如經濟條件許可,恨不得自己住的房子越大越好。 有些時候我們被迫必須處在擁擠的地方,例如:尖峰時間的捷運或公車裡,這時必須留意,是否會在不經意時侵犯到別人的身體空間。有評論說日本人有一種「怕打擾到別人」的講究,這是一種日本文化素養,體現在尖峰時段的交通工具上,就是盡量不佔太多空間,也不會讓自己的隨身行李干擾了別人。因此,每當看到在捷運上有人大張雙腿、一個人佔了兩個座位時,我就無比希望台灣也有這樣的文化素養。(點文字看全文PDF)
「安靜!不要吵!」我們常希望孩子們安靜下來不要吵,但活潑好動正是他們的天性,透過動能來發展身心、展現活力。要讓孩子肯安靜下來,並非不可能,必須透過有趣的練習,善加引導。 例如做深呼吸的練習,或是聆聽大自然音樂,轉換情境,慢慢地把小朋友的心安定下來,也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調整自己的情緒。…… 數呼吸時,注意力放在數數就好,剛開始練習時間不用太久,從一分鐘開始,視情況慢慢增加。用這樣短短一時間,孩子很快就可以把心安定下來。 心的安定與呼吸的精細快慢有很大的關係,呼吸氣息越細、越緩慢,心就越能夠安定。 透過調呼吸,也能夠調整心,放鬆、保持一種平穩,請別小看這個方法,如果能常常練習,穩定度會大大提升,讀書前、上課前都可以做,對於增進專注力、記憶力都有幫助,也可以讓小朋友應用呼吸法來背ㄅㄆㄇㄈ或ABCD,更大一些的兒童,也可以利用來背九九乘法。 教孩子學靜心,將簡易的身心平衡概念,透過專注、放鬆與覺察的活動,在生活中培養安定與自我情緒調整的能力,以定靜為孩子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點文字看全文PDF)
傍晚,孩子的媽媽急著問我談話過程,我大略說了一下,她頗感失望說:「在家就是這樣,不管怎麼問,他一概不回話。校長媽咪你知道嗎?我大概是最有耐心的媽媽了,無論他考試成績如何,我從沒罵過他、說過他,我很聽您的話,用陪伴和鼓勵來和孩子相處……」孩子的媽媽絮絮叨叨說著,突然讓人沒來由地產生一股壓迫感,那是一份厚重的愛的壓迫。…… 後來這個孩子經常來找我,才一點一滴地說出他的感受。他知道媽媽是愛他的,因為媽媽把愛他、為他做的事,一五一十地訴說給他聽,還唯恐他忘了,經常掛在嘴上,時時提醒。 「她常說,比起其他的媽媽,她算是最溫和的媽媽了,不在乎我的成績,完全不給我壓力。但其實她不知道,她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壓力!」孩子苦笑說,比如媽媽會說:「考不好沒關係,再加油,說不定下次第一名就是你了」、「同事都在比較孩子的成績,我說你的成績差沒關係,我不在乎」、「你不要洩氣喔!再加油!如果有需要可以去補習」、「你沒像哥哥一樣拿第一沒關係,不要自卑喔!再加油就好!」…… 「校長媽咪,她說不在乎,為何還要我去補習?還說下一次第一名可能就是我,她常常對我說『加油喔!你可以的!』這句話雖是鼓勵,但卻讓我感到很有壓力,一次次的失敗都讓我質疑:是媽媽看走眼?還是我太差不夠好?或是努力得還不夠?」 他一口氣說完,苦笑著繼續說:「我把心中的壓力向哥哥抱怨,哥哥說他的壓力更大!」原來媽媽也會對哥哥說:「哥哥你好棒!要繼續加油下去喔!」、「不要擔憂落到第二名會被笑,只要加油就是了!」、「媽媽只是擔心你為了維持第一名而有壓力」這些話反而都在提醒哥哥,務必要維持第一名,否則會被笑!(點文字看全文)
開春以來,新冠病毒全球肆虐,隨著全球各地確診及死亡的病例攀升,各國紛紛「鎖國」、「封城」、「隔離」…,防堵疫情擴散,經濟也受重創。台灣在政府應變得宜之下,醫護人員無私付出、民眾齊心配合,本土的疫情受到控制,無比的感恩。 這段期間宗教團體與意見領袖不斷呼籲「心安才能平安」:內心的恐懼,會降低免疫力,對健康帶來威脅,相互怪罪指責,會破壞和諧;吸取專家建言,落實防疫行動之外,正向的觀點,能讓內心免於恐懼。 本會在電子報上也極力倡導,此時正是轉移物質層面、重視精神層面的最佳時機;減少外出群聚,我們提供《真愛家庭雜誌》電子書與本會官網上歷年演講錄影,方便又實用,點閱正是時候。(點文字看全文)
2020照亮心靈講座──正念在當下 當下每一刻,剎那成為過去,也累積成為未來。以正念專注在當下,停止無意識的慣性,勇於面對、落實行動,穿越未知、開展未來。(點文字看全文)